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规划计划

耒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耒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耒阳市委关于制定耒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我市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起点昭示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奋斗。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耒阳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积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继续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耒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衡阳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3131"工程和六项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毅前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果。

1.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2016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平稳,经济总量不断跃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94.6亿元,稳居全省县市区前十位;一般预算收入22.65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23.5%;产业、地方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省、衡阳市平均水平。投资、消费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4.6亿元,比2015年增长了44.5%。持续推进"3131"工程,产业基础更加坚实,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2:27.9:54.9,有色冶金及新材料、油茶、电子信息、纸业、加工制造等产业持续发展壮大,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奖励大县地位,被评为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市纳税过千万企业增加到36家,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经过五年发展,全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县域影响力不断扩大。

2.城乡品质实现新提升。聚焦基础设施短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建设成效明显,获得省卫生城市、省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统筹老城提质、新城开发,完成3个棚改项目、24条道路雨污分流,新增公共车位5000余个,提质或新建狮子岭等4个公园,完成金山路、文化路等10余条道路油化改造,武广新城、北部片区开发建设、耒水风光带建设顺利推进,"山水洲城、生态新城"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创全省"土地整理+乡村振兴"模式,首批启动的15个示范点基本完成,后续85个示范点有序推进,7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废旧房屋88140间,改厕21795户,村庄和公路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五个没有",空心村整治项目获评衡阳市改革创新优质项目;农村公路、窄路加宽项目如期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87.8%,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开放创新形成新局面。全市坚持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开放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创新驱动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大力推进开放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引进产业项目569个,实际到位内外资金238.98亿元。在衡阳县市区率先设立海关工作站,外贸持续增长。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获评全省农村电商推进示范县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3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7亿元。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以创新创业园为载体,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至29家,创新创业园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园,建成一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全省第一家民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4.三大攻坚取得新成就。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功争取全国建制县债务化解试点,获得中央置换债券资金43.2亿元,积极稳妥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成功退出债务风险"一类预警地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会审会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等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脱贫攻坚会审会商机制、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获国、省扶贫办推介,34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4481户43326人按照现行标准全部脱贫。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排名衡阳市前列,PM2.5降幅居衡阳市第一,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及耒水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48.71%,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市坚决落实和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批关系社会民生的重点改革取得突破。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政效率明显提升。"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按照《耒阳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改革文件,全市梳理目录清单370余项,"三集中三到位""一件事一次办"、商事制度、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时效进一步压缩,审批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医改工作有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继续巩固,规范和统一临床路径,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突破。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成效显著,成功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赋权全面到位,实现"园中事、园中办、园中结"。

6.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民生投入优先,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超过75%,获评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先进县。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城乡低保从每人370元/月、185元/月提高到每人600元/月、350元/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二五"末增长了近40%,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科文卫全面进步,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新增城区公办中小学学位2.71万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彻底清零、"大班额"问题有效化解;"医联体"模式初见成效,人民医院成功申报三级甲等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两馆一中心"主体建设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完成,体育赛事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功入选"千年古县"名录、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获评"中华诗词之乡"。

成绩来之不易,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财税收入增长减缓、城乡社会民生保障压力增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等方面,"十四五"要下更大力气努力攻坚克难。


专栏1-1 耒阳市"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5

规划目标

实现情况

2020

年均增速[累计]

2020

今年增速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89.95

610

>9

394.6

4.2%

2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

-

5.3%

-

5.8%

3

财政总收入(亿元)

25.55

42.4

>12

22.65

﹣2.6%

4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351.44

804

>18

563.2

9%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3.9

188.5

>12.5

164.58

-2.4%

6

进出口总额(万元)

-

-

-

15961

52.1%

7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5.14

7.7

-

7.54

-

8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8.12

≥60

-

52.69(2019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

-

9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6.3

45

-

54.9

-

创新驱动





10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

-

0.9(2019

26%

11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

-

0.58(2019

-

12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0

-

59(2019

-

13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户/百人

73.3

80

-

-

-

移动宽带家庭普及率(户/百人

-

80

-

-

-

民生福祉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1254

-

-

31237

6%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0.8

-

10.8

-

1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03

1.2

-

1.03

[4.82]

17

贫困人口减少(万人)

-

-

-

-

[4.31]

18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99

-

-

-

19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1509

-

-

1533

-

20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

77

-

77.5

-





源环境
















21

耕地保有量(万亩)

97.36

99.33

-

95.51(2019

-

22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0.3655

0.1736

-

-

1.1751(2019

23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立方米)

128

90

-

89

-

2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15]

-

-

[13.6](2019

2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9

21

-

21.5

-

2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2

[16]

-

-

-

27


森林

增长


森林覆盖率(%)

-

≥56.24

-

48.71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261.85

-

214.5(2020)

-

28


空气

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31μg/m3

-

-

[35.9](2020上)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87.67%

90.41%

-

92.9%

-

29


地表水质量


好于类水体比例(%)

100

100

0

100

0

类水体比例(%)

0

0

0

0

0

3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37.77

-

[9]

-

[10]

氨氮

11.66

-

[10]

-

[11]

二氧化硫

2

-

[10]

-

[12]

氮氧化物

39.7

-

[5]

-

[12]

注:带[    ]为五年累计数。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国际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国博弈带来的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发展战略深度调整,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耒阳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特征,积极抢抓战略机遇,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全市发展新目标。

1.全球处于大国博弈纵深发展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大国博弈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影响扩大,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宏观经济与产业发展处于大波动、大变革、大调整敏感期,外部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大。但是,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RCEP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引领制造方式、产业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分工格局加速调整重构,对国际经济格局、产业链布局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耒阳必须积极拥抱和对接国际新局面,积极抢抓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固本强基中加快创新发展,加速形成现代化新格局。

2.我国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加速期。"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尽管还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短板、应对周期性减速和结构性转型压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的艰巨任务。但是,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升级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大、发展韧性足、发展基础强、发展制度优秀显著、市场空间广阔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特别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服务贸易升级、市场模式变革、产业融合拓展、生活方式变革等将不断加速,人民群众需求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品质提升将会带来增长引擎新变化。耒阳必须乘势而上,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点,补齐发展的短板,加快推进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实现新旧动能成功转换,努力积蓄全市长远发展的新动能。

3.区域发展迎来政策效应综合释放期。党中央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建设创新型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新战略、新目标,不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批准设立了湖南自贸区,批准衡阳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湘南地区拥抱大湾区、沟通大西南的区位特点更加突出。湖南深入落实全面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衡阳市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智慧衡阳建设等将继续深化。在新格局下,各级各类政策叠加,政策红利将集中释放。耒阳位于京港澳交通干线上,区位优势独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消费潜力较大,必须坚持国、省和衡阳的政策导向,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着力提升城乡格局,努力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项目,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

4.耒阳处于跨越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耒阳擦亮四张名片、夯实衡阳副中心地位、争当大湘南县域发展"领头雁"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决心更加坚定。以人工智能、物联网、能源互联网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带动产业从"质的提升"到"智的飞跃",耒阳面临着产业变革迭代的发展新机遇。传统产业继续优化提升,特色农业、纸业、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技术升级改造将产生新效益。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增长,带动文化旅游迅速升温,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热点,耒阳竹海康养等休闲旅游面临新机遇。总体看,虽然全市还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创新能力不足、财税收入增长减缓、城乡社会民生保障压力增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等不足和短板,但机遇更大,全市要努力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抓住战略机遇期,努力在开启全面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节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三五年,耒阳经济实力、发展动力、治理能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基本建成产业特色鲜明、文化魅力彰显、城乡和谐美丽的大湘南地区县域中心城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综合实力实现大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耒阳县域影响力大幅提升,成为大湘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枢纽。

发展动力实现新转换。创新水平领跑大湘南,创新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在二○二○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幅提升,新兴要素成为重要增长动力,发展动能实现转换。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业和农耕文化示范基地、全国特色工业基地和全国闻名的纸文化旅游引领区。

建成美丽平安新耒阳。自然生态得到充分保护,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普及,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碳排放达到国省指标,城乡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覆盖,建成山青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耒阳。社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民生达到更高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二○二○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发展,共同富裕迈出关键性步伐。教育、医疗、养老、失业、住房保障水平实现大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建成幸福新耒阳。

第二章  高举伟大旗帜,争当大湘南县域发展"领头雁"

新阶段面临新任务,新理念赋予新使命,新格局需要新担当。站在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全市必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发展目标,提振发展信心,坚定不移推进全市各领域现代化建设,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衡阳前列,争当大湘南县域发展"领头雁"。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耒阳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全面贯彻省委"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全力落实衡阳市委"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擦亮世界纸文明发源地、中国油茶之都、千年古县、红色革命热土四张名片,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做好乡村振兴、实体经济、营商环境三篇文章,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赣边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湘东南现代物流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区,在衡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中体现耒阳担当、贡献耒阳力量。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十四五"时期耒阳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的总体要求,在发展中始终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落实中央、省委、衡阳市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的制度体系,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构建发展新格局,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的重大改革举措,全力推进衡阳市确定的创新工程,着力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破除制约耒阳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构建更有活力的发展格局。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注重对接全国、全省和衡阳市的发展,更好发挥乡镇和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促进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目标引领。争当大湘南县域发展"领头雁",在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和"一体两翼"战略中有新担当、新作为、新成效,为耒阳全面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第三节 发展战略

未来五年既是耒阳厚积薄发、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耒阳奋力追赶、实现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全市要以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为指引,大力推进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三大战略,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耒阳在衡阳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立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国土空间"三条红线,全面强化蔡伦竹海、耒水国家湿地公园、五公仙石漠公园、五峰仙林场等重点生态空间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全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格局,让耒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将耒阳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开放兴市。强化开放带动、开放发展观念,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通道、开放平台建设,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完善开放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的跨市域合作,争做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努力在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康养休闲、纸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形成开放发展新空间,推动形成全域开放发展新格局,努力将耒阳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开放新城。

产业强市。坚持现代产业强市目标导向,全面落实推进衡阳市委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3131"工程,全力做好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工作,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链,拓展延伸提升油茶、抄纸、电子信息、箱包、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链,推动煤炭、有色冶炼、建材等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康养休闲、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形成集聚化、高端化、绿色化的产业新格局,努力将耒阳建设成为特色彰显、结构科学、面向未来、绿色低碳的县域产业新高地。

第四节 发展定位

耒阳市十四五发展的基本定位为:"一心四区",即突出耒阳交通、产业、资源、文化要素优势,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系统推进,不断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湘赣边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湘东南现代物流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区"功能定位,努力将耒阳建设成为高品质、强动能的衡阳市副中心,成为大湘南县域发展"领头雁"。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对接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改革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支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突出对接大湾区等地区产业链,围绕电子信息、有色冶炼、食品加工、纸业、化妆品、新能源、新材料、轻工业制造等重点制造产业,积极补链、延链、建链、强链,促进技术研发与合作,争取上下游配套产业在耒阳集聚发展,吸引相关产业向耒阳转移,形成以产业链合作为方向、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制度为保障的产业转移承接新格局,不断汇聚经济发展"源头活水",推动全市承接产业转移走在前列,成为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湘赣边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基点,全面发掘和开发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水东江红色文化片区"和"金南红色文化片区"品质,高质量建设"湘南起义进耒阳""耒阳军民反围剿""井冈山会师"3条精品旅游线路,将全市众多红色革命文物、遗址、遗迹串珠成链,不断创新"红色种子""云上"传递新模式,集中展现耒阳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耒阳红色资源"活"起来,全面激活耒阳"红色引擎",通过红色旅游文化带动全市体验、休闲、观光、康养等旅游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努力使耒阳成为湘赣边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

湘东南现代物流集聚区。发挥位于京广线、武广高铁和京珠高速交通干线的交通优势,以高起点、高品质推进武广新城、北部新城、杨武咀半岛、铜锣洲片区开发建设为纽带,对标衡阳副中心,优化城市格局,传承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容量,大力优化和提升城市交通路网,建设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物流中心,努力争取承办中非贸易博览会、大湾区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提升耒阳商贸枢纽地位和影响力,打造湘东南物流次中心,努力将耒阳建设成为开放、兴旺、充满活力的湘东南现代物流集聚区。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区。立足毗邻大湾区的区位特点,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坚持品质优先,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建设一批专供大湾区的高档优质稻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油茶基地和畜禽供应基地,加快生猪、禽类、蔬菜等冷链物流发展,推动"耒阳油茶""大和草鱼""江头贡茶""耒阳红薯粉皮"、"耒阳荣创黄花菜"、"张飞糊酒"等耒阳特优农产品走进大湾区千家万户,努力将耒阳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区。

第五节 主要目标

坚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战略导向,锚定"一心四区"功能定位,通过五年奋斗,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更强。全市经济发展保持在年均增长7%左右的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稳定保持在全省前十水平。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超过44000元。投资保持稳步增长,投资结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7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0%。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发展动力更足。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开放水平明显进步,经济社会充满活力,经济发展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和开放成为全市发展的新的重要动力。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技型企业家数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G网络覆盖率达到98%,五年新增发明专利数累计超过100项,实际到位内外资金年均增长20%。

生态环境更美。以耒水、舂陵江、蔡伦竹海、耒水国家湿地自然公园、五公仙国家石漠公园、五峰仙林场等生态保护区为主的生态空间安全格局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常态。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50%,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空气PM2.5含量、单位GDP能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用水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下降到省标准以下,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达到100%,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城乡品质更优。乡村振兴与城市提质同步推进,大中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协同、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从灶市到青麓耒河两岸防洪提闭合圈全面规划建设,全市大环线立体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市域交通体系实现大的提升,到2025年,城市常住人口达到80万,城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超过60%,大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河岸山水城市呈现新面貌。

民生福祉更佳。共享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差距缩小,城乡融合趋势基本形成,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法治耒阳、平安耒阳建设取得新成就,矿山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发展环境全面改善,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十四五"期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2%以下。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1.5以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居民社会保险覆盖率98%以上,社会安全指数、宏观杠杆率、食品安全合格率均保持在省标准以上,人民生活更加安全幸福。

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全市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大于3.5平方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一批耒阳特色文化文艺作品在全国形成影响力,"神农创耒、蔡伦造纸、红色热土、生态健康"的耒阳文化特色更加彰显,全市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凝聚力全面提升。


专栏2-1  耒阳市"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累计]

属 性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94.6

580

8

预期性

2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预期性

3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7

23

-

预期性

4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54.3

72

-

预期性

5

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

-

60

-

预期性

6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0.4

15

-

预期性

7

地方税收占GDP比重

2.6

4.9

-

预期性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2.69(2019

60

-

预期性

创新驱动



9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

2.1

-

>10

预期性

10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10

-

预期性

11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

-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预期性

民生福址







1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237

43000

8

预期性

13

城镇调查失业率(%)

4.5

<4.5

-

预期性

14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1.2

-

约束性

15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67

2.9

-

约束性

1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7

每千人口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

3

-

约束性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4

78.3

-

预期性

绿色转型





19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0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1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列(%)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2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III类水体比例(%)

100

100

-

约束性

23

森林覆盖率(%)

48.71

50

-

约束性

安全保障


24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25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2

-

约束性

第二章 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抢抓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示范区建设和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全力推进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深入实施"3131"工程,着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特色农业为基础、文化旅游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推手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不断夯实衡阳副中心地位。

第一节  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

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深入推进"3131"工程为抓手,着力推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电子信息、油茶精深加工、纸品等产业百亿工程建设,箱包鞋服、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倍增工程建设,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1.构建"1+1+5"产业发展格局。做强纸品产业这个主导产业,做优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做实电子信息、油茶精深加工及化妆品、童车箱包服饰、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五个辅助产业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纸品产业。以蔡伦纸业项目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卫生纸、餐巾纸、面巾纸,婴儿用的纸尿裤等,拓宽生活用纸及纸制品的功能、品种,提升纸品质量。发展纸品后加工、包装、物流、电商等上下游产业,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生活用纸产业基地。加快推进蔡伦抄纸项目建设,确保2021年底一期全面竣工,产能达30万吨以上。2023年底二期建成投产,产能达50万吨以上。推进以蔡伦抄纸为载体的纸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培育延伸造纸产业链。依托国内废纸回收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原料对外依赖过高的风险。加强造纸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高速纸机自动化控制集成技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到2025年,形成产值规模超100亿元产业集群,切实擦亮"世界纸文明发源地"名片。

——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产业。以有色金属冶炼规模化、循环利用和产业链延伸为方向,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循环利用,积极承接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区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支持焱鑫冶炼、金隆再生、先导稀材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常宁水口山有色金属千亿产业,大力推动废旧电瓶、塑料、铜、铅、铝等可再生废弃物资源向大市循环产业园聚集,整合冶金渣、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料等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着力抓好金凯循环等企业扩容增效,加快推进金隆再生、石墨烯加工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布局合理、产业间共生发展、特色鲜明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到2025年,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以"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新基建"建设为契机,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高通信设备配套产品、电脑设备器件、印刷线路板等领域。紧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大力推动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和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的企业。推动亚湘电子、博多电子、恺嘉电子、彩协电子屏、铭博电子、慧驰光电等企业加快发展,打造完整的终端通讯网路设备产业链。全力实施数据支持"两网工程",加速推进5G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构建高速、智能、安全、绿色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油茶精深加工及化妆品产业。大力支持耒阳现有知名油茶品牌发展,鼓励神农、金鑫、殷理基等公司对接市场需求,拓展产品种类。积极延伸油茶产业链,支持企业挖掘茶果、茶籽、茶饼、油茶花等资源,积极开发加工食品、产品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皂素改性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生物农药、茶籽粕生物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做好油茶精深加工产业补链、延链、壮链、强链文章,密切跟踪油茶化妆品等产业项目,加快推动油茶化妆品产业集群集聚。着力抓好广州智园生物、法沙丽生物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油茶全链条产值达100亿元。

——童车箱包鞋服产业。紧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加强与行业协会、异地商会的对接,依托浚林服饰、汉客箱包等龙头企业,以商引商,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轻工产业转移,发展童车、箱包、鞋服等产业。推动数控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提高产业综合集成水平,不断提升箱包鞋服产业发展层级和核心竞争力。依托同乐堡、浚林服饰、汉客箱包等龙头企业,以商引商,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轻工业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童车、箱包、鞋服等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对接长株潭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大力发展轴承制造、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产业,积极引进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大力支持美蓓达轴承、颖锋数控机械制造、德霸照明、伏羲机械、东神自动化设备、基利豪电器设备、南光精密机械等企业发展,构建机械和装备制造产业链。

——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和支持先导稀材、中集集装箱、客来宝降解膜、金悦降解塑料等企业发展,做强做精合金新材料、稀有金属材料,积极培育先进储能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建筑新材料,扶持新兴材料发展,突破新材料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

2.推动企业上云入规上市。大力实施"上云赋能工程"、市场主体"育苗工程"、中小企业"入规工程"、骨干企业"升高工程"、领军企业"上市工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推动企业上云。抢抓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企业"上云"步伐。将"上云"作为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打造示范"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组织企业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上云标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模式的示范试点,积极打造数字化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等示范标杆。

——推动企业入规。加大"个转企"工作力度,建立"小升规"培育库,定期开展监测分析,及时掌握培育企业上规进度,指导"新办新增"企业及时入规。建立规模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按照"系统谋划、分步推进、分类培育"的基本思路,着力培育金悦降解塑料等一批产业链领军企业和总部在耒阳的代表性企业,推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支持现有企业升级为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

——推动企业上市。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机构跟进、市场运作",按照"改制一批、辅导一批、报备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积极培育和支持本土优质企业上市。建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省级股权交易中心上市后备企业等梯队资源库,将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较好上市基础的企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和扶持对象。加快推进美蓓达科技、神农国油、金悦降解塑料、焱鑫有色金属等上市后备企业的改制上市进程,强化企业上市过程辅导,夯实企业上市基础。

3.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树牢开放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布局,当好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

——制定"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聚焦主导产业、行业龙头、产业链短板、资源盘活,聚焦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编制产业现状图和产业全景图,制定产业链招商库和包装设计项目库;打造产业链人才池、资金池;做好产业链分析报告和产业链招商报告,为全面提升有色冶金、电子信息、油茶、纸业等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支撑。

——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抓住《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抓手,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电子信息、油茶精深加工、纸品、童车箱包鞋服、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建设,依托"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聚力招大引强。用好用活"长洽周""港洽周""衡州经济论坛"等招商平台,对照省八大工程、七大计划以及"5个100",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沟通对接,针对"知名企业、三高企业、500强企业"等进行靶向招商。积极开展"迎耒商、回耒阳"活动,积极推动园区整体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加快"请进来"、"走出去"的步伐。

——推动项目落地见效。突出抓好蔡伦抄纸、新生力、同乐堡童车产业园、中集集装箱、先导稀材、金隆再生、科峰五金、石墨精深加工、亚湘电子产业园等落地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支持焱鑫有色、金凯碳酸锂、美蓓达科技、南方水泥等扩容技改、提质增效,切实推进智能服装产业园、箱包产业园、生物食品产业园建设。实施项目落地挂图作战,制定完整的项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提升投产率、落地率、达产率。

4.打造全国一流产业集聚基地。强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和承载水平,全力打造一批"千亩百亿"产业发展平台。

——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和专业化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打造蔡伦高新技术产业园、哲桥科技工业园、大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园、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纸品产业园、南方建材产业园、母婴保健健康产品产业园、箱包服饰产业园、微轴承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园区机构改革,优化园区内设机构。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理念,规范招商供地,盘活存量土地,将投资强度、亩产税收、科技含量、工业建筑容积率作为考量供地的标准。要创新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模式,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以"一区三园"为主战场,全力推进园区"135"工程升级版。健全完善路网、水网、电网、气网、电讯网、园区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规划建设配售水电服务中心项目,使入驻园区企业在用水用电方面更有价格优势。推动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教育医疗、基本公共服务等功能配套服务区建设。推动产业向智慧园区转型,推动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安防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分级授权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慧仓储管理系统、电商物流信息平台等智慧园区设施建设。构建众创空间、成果孵化、创业指导培训、初创企业金融服务4大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升园区承载力。推进哲桥工业新城核心区域PPP项目、富民东路、耒水大道、竹哲公路、新城三路、经八路等项目建设,推动哲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

——打造技术创新发展平台。鼓励在耒企业引入融合科研院所、国省级行业组织等加强技术协同创新与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创新平台。积极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机制,集合专家学者资源、技术服务机构力量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瓶颈。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以专利、著名商标、原产地名为重点的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工作,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与保护能力。建立健全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重点建设检测认证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产品检测认证中心。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活动,指导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省级名特优新产品。



专栏3-1:耒阳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

"1+1+5"产业发展 纸品产业(卫生纸、餐巾纸、面巾纸,婴儿用的纸尿裤等产品,蔡伦抄纸项目);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再生循环利用产业(焱鑫有色、福兴环保、诚元有色等重点龙头企业,金隆再生、福兴科技、海辰固废、石墨烯深加工、高纯稀有金属等项目);电子信息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高通信设备配套产品、电脑设备器件、印刷线路板等领域,亚湘电子、博多电子、铭博电子、恺嘉电子、彗驰光电等电子企业,建滔电子印刷线路板、新耒传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4万km UL环保电子线等项目);油茶精深加工产业(油茶专用油、多品种营养油、调和油、加工食品、产品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皂素改性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生物农药、茶籽粕生物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广州智园生物、法沙丽生物等项目);箱包鞋服产业(浚林服饰、汉客箱包等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轴承制造、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美蓓达轴承、东神自动化设备、基利豪电器设备、南光精密机械等企业);新材料产业(合金新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建筑新材料等领域,先导稀材、金悦科技等企业)。

企业主体培育  企业"上云赋能工程"。市场主体"育苗工程"。中小企业"入规工程"。骨干企业"升高工程"。领军企业"上市工程"。

产业园区建设  有色金属产业园、油茶精深加工产业园、纸品产业园、南方建材产业园、母婴保健健康产品产业园、箱包服饰产业园、微轴承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智慧园区建设。哲桥工业新城核心区域PPP项目、富民东路、耒水大道、新城三路东段、经八路等项目建设。哲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创新技术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承接产业转移  "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举办"迎耒商、回耒阳"活动。蔡伦抄纸、新生力、童车产业园、中集集装箱、先导稀材、金隆再生、福兴环保、丰隆环保、科峰五金、石墨精深加工、亚湘电子产业园等落地项目投产达效,焱鑫有色、金凯碳酸锂、美蓓达科技、南方水泥等扩容技改、提质增效。

第二节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创新、统筹、升级"为发展路径,以满足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消费升级为重点,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品牌化、多样化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1.构建现代流通新体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任务,统筹推进物流园区、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信息平台等软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流通体系运行效率。

——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大市耒水物流水运码头建设,打造集运输、仓储为一体的综合型码头。对标衡阳"建设中南地区现代物流集散基地"部署,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完善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加大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打造北部物流新城。着力抓好中国供销·湘南农产品批发电商物流园建设。整合海通物流园、北部物流新城等资源,积极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入驻,培育一批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打造湘南商贸物流次中心城市。

——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构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城乡配送网络体系。进一步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村级服务平台设施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在农村、社区、学校建设收发转运区、物流快递取送点,推动智能投递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加强果蔬冷链、畜禽冷链等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优质农副产品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试点。积极引进、培育如顺丰、京东、三通一达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着力抓好生猪冷链物流、温氏禽类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

——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集信息发布、跟踪追溯、货物查询、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资源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实现与湖南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台等对接,促进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实时交互,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效率。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城市配送企业加强协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产品配送直销平台。

2.拓展消费升级新场景。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着力发展城市综合体、数字商务、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打造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强与步步高、友谊阿波罗、通程天虹等国内知名连锁企业的对接,在耒阳建设集购物中心、超市、餐饮、影视、文化娱乐、商业街等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打造具备一定辐射能力的品质化、特色化区域核心商圈,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推进环顺湖商业圈、香港铜锣湾广场、水东江铜锣洲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对接消费升级,引导服饰、箱包、化妆品、医疗、教育培训等个性化消费定制,打造个性化消费定制特色城市。

——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抓手,构建市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的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社区服务+流通"的社区电商模式,对接好农村"一门式"服务,鼓励企业提供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服务,构建便利快捷的社区消费服务网络,积极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加强与京东、淘宝、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改造提升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争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大型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直接对接,开展生鲜、粮油等"基地+社区直供"、"直播带货"、"网红营销"等"线上+线下+物流"新零售。持续开展电商培训下乡,推动集电商办公、技术服务、快递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湘南电商产业园建设。

——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根据批发贸易型、零售消费型、特色市场型、物流服务型等分类规划发展商业片区,加快发展以商业中心为高端聚集区、社区商业为基础、商业街区为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快推动建材家居市场、汽车市场、粮油批发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支持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有序发展"夜间经济"。规划建设一批以餐饮、休闲、娱乐、健身、家居等为主题的示范商圈、特色街区,形成一街一品的城市商业名片。加快武广新城定制经济新商圈建设,着力推进亿丰商贸城建设、蔡子池市场"农改超"二期工程建设,抓好五一路、南正街等商业街区业态升级、环境改造,提质升级城区农贸市场。

3.壮大数字服务新业态。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传统商贸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共享生活服务业、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大数据服务业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

——积极发展共享生活服务业。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务要素供给新体系。鼓励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团购、在线购药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

——积极发展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鼓励加大投入和教师培训力度,试点开展基于线上智能环境的课堂教学、深化普及"三个课堂"应用等。完善在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

——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县乡医院医疗信息、检测结果互联共享。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

——积极发展大数据服务业。以"智慧城市"建设、"新基建"为契机,培育发展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中心配套设备等数据设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中心产业,做强做优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支撑产业,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5G基站和智慧杆塔建设。依托国家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体系,加快全市一体化大数据管理中心体系建设,推动政务、人口、交通、教育、卫生健康等公共数据资源安全共享开放。

4.打造现代金融新高地。促进金融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县域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在耒阳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各类银行、证券期货、保险、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等全国性金融机构入驻耒阳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资产管理、商业保理、融资租赁、消费金融等地方类金融企业发展,规划金融街、金融中心等金融功能区建设。

——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鼓励银行机构在园区、乡镇开设分支机构、小微支行,推进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和村镇银行组建,支持涉农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涉农投融资担保,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乡村振兴。

——推动科技金融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金融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园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设立产业(创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对科技企业投资,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推进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鼓励发放企业信用贷款及无形资产办理质押贷款,重点推出税贷、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订单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产品。

专栏3-2:耒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


物流园区建设  大市耒水物流水运码头建设,北部物流新城建设,中国供销·湘南农产品批发电商物流园建设,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建设,生猪冷链物流、温氏禽类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易平台建设

消费场景建设  城市综合体建设,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大湘南电商产业园建设,建材家居市场、汽车市场、粮油批发市场、水产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亿丰商贸城建设、蔡子池市场"农改超"二期工程建设,五一路、南正街等商业街区业态升级、环境改造,城区农贸市场提质升级。

数字服务业发展  共享生活服务业,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大数据服务业。

现代金融业发展  金融街、金融中心等金融功能区建设,银行机构在园区、乡镇开设分支机构、小微支行,专业化产业(创业)引导基金。金融产品创新。


第三节  融合发展全域旅游业

以创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为目标,聚焦"神农创耒、蔡伦造纸、红色热土、生态康养"四大主题,擦亮耒阳"古色"、"红色"、"绿色",挖掘"耒阳名人"效应,做好"旅游+"文章,加大文化产业、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宣传力度,加快融入周边大旅游圈,打造体验、休闲、观光、康养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力争2025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50亿元。

1.打好"神农创耒、蔡伦造纸、红色热土、生态康养"四张牌。围绕"神农创耒、蔡伦造纸、红色热土、生态康养"四大主题,做好全域旅游文章。

——农耕文化体验游。划拨专项区域,重新建设贴近自然、增加体验感、开放式的新型农耕文化博物馆。以神农创耒、农耕文化博物馆为载体,积极挖掘农耕文化精髓,结合乡村振兴,开发打造农耕文化示范园、稻田公园等项目,建成一批有特色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民俗农耕体验游。加大对耒阳市民间文学、民间歌舞曲艺、民间书画、传统工艺、民间习俗的挖掘力度,通过文化艺术表演与展示活动、民风民俗体验活动、工艺美术品旅游购物等,进一步深化游客对耒阳浓厚历史文化的感知。加强对蔡侯祠、新市古街、大河滩古街、新皂角树古民居、周家大屋、刘厚基故居、金南新屋里古建筑群、昆壁湾古民居群、白鹭村刘氏宗祠、清水铺古街、石湾古建筑群等古建筑的修缮、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古县廷、凌云塔、环秀楼、杜甫墓、张良洞的提质改造。打造以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小圩村、南基村、寿州村、水口村、石枧村、罗渡村、导子村、新市镇等)为依托的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抓好耒阳城区古城旅游综合体与大河滩文化街区的开发建设。

——蔡伦文化主题游。围绕蔡伦文化,以其发明创造为主线,大力发展文化体验、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主题运动等系列旅游产品。成立专业团队,在多媒体平台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宣传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吸引更多的游客过来参观、体验;创建耒阳蔡伦文化独有的标识标牌,看到标识标牌即让人想到蔡伦文化,想到耒阳;将蔡伦纪念园周边的古民居,诸如南外街绣楼、黄家湾等具有湘东南古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纳入蔡伦纪念园园区范围,打造本土民风民俗的古民居景点。同时,在旁边的金南牌楼下至金南新屋里古建筑群之间建设非遗一条街,古县廷改建成非遗馆,让本土非遗文化与蔡伦文化相融互补,增加旅游吸睛点。以蔡伦竹海省级森林自然公园、蔡伦纪念园为基地,加强蔡伦文化活动。强化传统手工技艺参与体验、纸主题活动设计、纸材料的娱乐产品应用与观光等产品的设计与旅游商品研发,提升产品体验感。积极开展"十万青少年走近蔡伦"活动,提升蔡伦品牌影响力。积极开展纸工艺品设计大赛、纸主题艺术展、壮志蔡伦主题演出等活动与表演,深化游客对蔡伦文化的感知。继续抓好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二期)提质改造,积极推进蔡伦古法造纸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蔡伦纪念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快升级改造"世界纸文明博物馆",擦亮"世界纸文明发源地"名片。

——红色教育游。以列入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市县名单为契机,借助"中央苏区"的相关扶持政策,整合耒阳优良的红色旅游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积极开发侧重于体验感与趣味性强的主题游戏、主题拓展、互动景观、主题演艺等多样化的红色旅游项目。加强耒阳与其他苏区的联动与合作,通过开展湖南(耒阳)红色旅游文化节、红色主题夏令营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景区知名度。加大对培兰斋、谢维俊故居、欧阳海墓、曾木斋故居、伍若兰故居、梁氏宗祠、贺恕故居、邝鄘墓、熊梦飞故居、谭冠三故居、三顺祠、刘泰墓、李树一墓、邓宗海墓、李天柱故居、刘铁超故居、王紫峰故居、陈芬烈士墓、陈芬与毛泽建烈士故居、湘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刘霞烈士故居、新城端风团旧址、坪田夜校旧址、李汉藩烈士故居、文焕然烈士故居、敖山庙伏击战旧址、邓宗海烈士故居、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谷子元故居、湘南游击司令部整训地旧址——紫霞禅寺、周达故居、杜陵书院等红色遗址遗迹的挖掘与保护力度。加快推进水东江会师出发地广场、培兰广场等红色基地建设。以梁氏宗祠为龙头,串联三顺祠(耒阳县苏维埃政府经济处、枪炮局)、石印局旧址、培兰斋、伍若兰故居、敖山庙伏击战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一条湘南起义遗址精品旅游路线。以湘南游击为主题,串联其多个活动点,如湘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谷子元故居、雕龙冲古建筑群、湘南游击司令部整训地旧址——紫霞禅寺等文物保护单位,打造一条湘南游击遗址精品旅游线路。

——山水休闲度假游。大力推广"生态+X"叠合发展模式,构建集生态观光、生态休闲运动、生态度假、生态养生等多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重点发展湿地科普与亲水休闲组团、山林运动休闲组团、养生度假组团、竹林娱乐休闲组团四大差异化的主题组团,为游客提供五重生态体验。发展竹林观光、湖泊景观、林场观光、梯田观光、田园观光产品,提供生态观光体验。引入营地、户外拓展、徒步、山地自行车、漂流、越野挑战赛、定向运动、Blob Jump等产品,提供户外运动探险体验。依托东湖温泉与冷泉,提供温泉养生与冷泉休闲产品。依托耒水,发展滨水绿道漫步、耒水泛舟、滨水营地、水上运动、水上演艺等产品,提供耒水亲水休闲体验。利用好东湖温泉资源优势,推动温泉康养小镇建设。加快鹿岐峰森林公园、五公仙等景点规划建设,着力在城市周边打造一批人文底蕴厚、自然景观美、吸附能力强的乡村旅游景点。

2.做好"旅游基础设施、智慧旅游、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三件事。围绕提质完善旅游基本要素、推动景区景点互联互通、智慧旅游建设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提质改造旅游基础设施。对标对表"吃、住、玩、赏、娱、购"等旅游基本要素,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引进国内知名酒店品牌入驻耒阳,新建一批度假酒店、特色主题酒店,同步发展休闲度假中心、快捷连锁酒店、国际青年旅社、乡村客栈、露营地、特色民宿、生态酒店等,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大力发展特色餐饮街区、高档美食场所、农家土特美食、乡野菜品等餐饮项目,形成一批美食文化餐饮服务集中区。推动耒阳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景区景点的内外部交通、骑行绿道、服务驿站、内外部旅游交通引导标牌、景区医疗、环卫及3A级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动耒阳"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咨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电商平台,推动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移动支付等服务。完善全域旅游安全预警救援、容量控制等系统,推动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免费Wifi、视频监控等功能全覆盖,实现智慧精准高效的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理。

——加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开展耒阳旅游宣传"金点子"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旅游主题宣传口号,推广"耒阳一日、二日游"精品线路,扩大耒阳旅游宣传,打造文化旅游名城品牌。通过举办旅游推介活动、参加旅游展会、网络视频、户外广告、节庆活动、融媒体等途径,拍摄耒阳历史题材影视剧等,加强对耒阳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通过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定期、及时更新耒阳旅游动态,让广大游客能够更加直观、迅速的了解耒阳、走进耒阳。着力扶持旅行社发展,在旅行社引进客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快促进旅行社优化重组,规整零散、小型旅行社。邀请目标市场旅行社负责人及导游来耒阳观光考察和出席各类旅游节会庆典等活动,开展旅游合作。加强与去哪儿、途牛、艺龙、携程、马蜂窝等主流旅游APP的合作,扩大耒阳旅游产品市场知名度、影响力。

3.念好融入"大南岳旅游圈、大井冈旅游圈、郴州休闲旅游圈"三字经。积极推动市内景区景点串点连线,与周边大旅游圈融合搭接,北连南岳,南接郴州,东到井冈,构建耒阳旅游大格局。

——融入大南岳旅游圈。以高速、高铁为纽带,整合耒阳"古色、绿色"文化资源,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充分利用耒水国家湿地公园、蔡伦竹海国家级风景区、蔡伦故里省级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县"等一批"金字招牌",科学合理设计旅游产品,推出"高铁游""自驾游"等一批产品,串联文化游、生态游、古镇游、休闲游、特色游等线路,形成多档次、多样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南岳祈福、耒阳养生"的差异化发展旅游格局。

——融入大井冈旅游圈。充分利用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示范县,革命老区,湘南起义的主战场,中共历史上"五个第一"等红色优势资源,着力打造 "水东江红色文化片区"和"金南红色文化片区",推动"湘南起义进耒阳""耒阳军民反围剿""井冈山会师"3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将培兰斋、伍若兰故居、梁家祠堂、谢维俊故居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串珠成链,积极争取纳入湘赣边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

——融入郴州休闲旅游圈。充分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金字招牌,加强与郴州的合作对接,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需求,通过举办美食节、春旅节等活动,共同策划打造串联大市万亩花海、夏塘千亩油菜花、新市玫瑰园、马水稻田公园、水东江小山冲水库康养、龙塘镇江头贡茶基地等郊游景点的休闲旅游精品路线。

4.下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创产品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三步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申报,强化非遗活态传承,进一步构建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体系。争取将"神农创耒的传说"、"生铁铸锅传统生产技艺""竹海午时茶传统制作技艺""罗氏内家拳"等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推动国家级非遗保护(推荐)项目"蔡伦古法造纸技艺"、"坛下铜锣传统制作技艺"保护传承五年规划实施,加大对敖山庙会、公祭大禹、大和滚地龙、江头贡茶制作技艺、张飞牌糯米醐酒制作技艺、耒阳红薯粉皮加工技艺等省级和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大力挖掘耒阳历史文化,推动传统的餐饮、手工艺、商品交易等类型的老字号恢复,让更多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文创产品开发。做好"旅游+"文章,强化旅游纪念品的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培育体现耒阳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加快地方名优土特产品和文化艺术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构建研、产、供、销一体化的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基地及旅游购物中心。拓展影视演艺业,策划推出耒阳历史题材影视剧,发展演艺中介机构和艺术培训基地,支持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培育耒阳本土演艺人才。大力推进大型"印象耒阳"歌舞剧的设计与编排。

——推动耒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发挥耒阳文化资源优势,加大文化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力度,推动耒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逐步建立文艺家创作中心、文化名人工作室、艺术工厂。重点发展广告设计、工业和建筑设计、咨询策划、艺术创作等文化创意业。引导和扶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开发,培育一批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建设好蔡伦文化街,培育艺术品交易市场,推动本土书画作品创作、展览、拍卖。

第四章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创新引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破除制约耒阳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形成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第一节坚持创新引领催生新发展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耒阳创新发展。

1.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争取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全力推动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落实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重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瞄准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2. 促进专业人才聚集。制定耒阳人才新政,加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围绕主导产业人才需求,借力高校院所资源,加强合作,通过共担科研课题、实施科研项目、建设科研基地、开展委托培训等培育科技人才,加快汇聚有一定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储备,建立科技专家库。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配套服务,健全人才创新激励机制,为重点科技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服务和创新创业、申报科技项目、政府奖励等方面,优先提供支持。

3.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湖南省创新型县(市)建设,提高全市科技创新和应用管理水平。支持耒阳经济开发区创建湖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支持龙头企业在优势领域自建、引进或与院校共建一批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构建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高速增长。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适应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大科技体制和工作推进制度,推动科技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积极探索和创新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落实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健全科技项目引导扶持制度,推动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发展科技金融,加快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第二节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着力推进深层次改革,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开放发展战略,加强对外协作,加强招商引资,推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1.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清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要素资源自主有序流动,完善要素交易规划和服务体系。深入落实中央、省、市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激发民营经济创新创造活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完善市场化管理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平等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特色小镇建设。

2.完善以财税金融为主的经济治理体系。持续深化财税综合治理改革,建立骨干税源项目库。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实施政府债券绩效全生命周期管理,稳妥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完善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健全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等政策协同发力的经济治理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投资动力与活力。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机制,建立多元化融资担保体系,增强金融普惠性。支持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着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制机制,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全面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提高政府效能。健全亲清政商关系体制机制,落实衡阳市"四到"、"四零"服务要求。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行动,健全"证照分离"、 "互联网+监管"制度。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效能,禁止将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行日常监管和行政处罚分离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落实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第三节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

充分发挥耒阳交通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开放发展战略,加强对外协作,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1.加快开放平台建设。以"一区三园"为核心,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保一体化建设,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以打造湘东南现代物流集聚区为目标,加快推进物流平台发展,整合海通物流园、哲桥现代国际物流园等资源。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跨境电子贸易发展,开创内外贸易新局面。全面完成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任务,整合盘活资产,壮大整体实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2.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深入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加强对外沟通衔接,主动服务国家和省市开放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更加有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好用活"长洽周""港洽周""衡州经济论坛"、恳亲会等招商平台,积极开展"迎耒商、回耒阳"活动,对照"5个100",加强与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沟通对接,针对"知名企业、三高企业、三类500强企业"等进行靶向招商,引进产业带动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提升完善主导产业链,争做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排头兵"。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充分利用省市对外开放通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扩大进出口规模,加快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3.构建开放发展新体制。加强政府统筹,明确政策导向,建立责任制度,完善考评机制,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等合法权益。构建有利于园区开放发展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健全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与周边区域协商沟通,建立区域互动共进、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国际经济及区域共同开放发展。

专栏4-1:兴耒人才行动计划

加强高技能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围绕耒阳主导产业编制高技能人才需求目录,采取咨询、项目合作、技术顾问等方式柔性引进高技能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建设本土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与高校对接,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加大对青年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完善人才政策。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人才投入,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


第五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解决好"三农"问题为重中之重,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一节  精细化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推进"六大强农行动""百千万工程"和"黄绿红蓝"彩色农产品培育计划,巩固提升"产粮大县""产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猪、油料、粮食、蔬果等产业,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全力打造一批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休闲农业、观赏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兴业态,推动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提质扩面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精细农副产品主供区为抓手,推动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提质扩面。

——高档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巩固粮食生产奖励大县地位,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1万亩以上。结合"湘米产业工程",大力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农田标准化建设,抓好旱改水、旱地开发等一批土地项目。抓好灶市街、余庆、新市等19个乡镇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抓好新市、东湖圩、马水3个省级万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和小水、余庆2个县级千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建设,打造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结合"耒阳红薯粉皮"品牌效应,支持红薯深加工企业自建红薯种植基地,在小水镇、公平圩镇、太平圩乡等15个乡镇抓好红薯的适度规模化种植。积极推广红薯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抓好水东江等高产核心示范片区建设。

——油茶种植基地。大力开展油茶新造林,以公司、合作社、造林大户为主力,积极推广"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公司+基地+贫困户+标准化"、"企业+基地+农户"等种植模式,带动"三边"(屋边、院落边、山边)等土地种植及"四线"(356国道、107国道、京珠高速、京广高铁沿线)油茶种植基地标准化建设,扩大油茶种植面积。坚持挖潜增产,抚育改造株行距不均、林龄不一、品种差的已进入结果期油茶成林,推动垦复、施肥、补植、品种改良、高接换冠、调整密度等低改技术的应用,提高茶林亩产产量。加强油茶良种、高产栽植技术推广,创建油茶高产示范园。实施"油茶管理年"工程,积极推广以耕代抚,实行林+药、林+菜、林+禽畜等"油茶+"管理模式,提升全市油茶林管理水平,提高油茶原料产量。着力抓好河东、河西两大油茶主产区建设,推动南京、东湖圩等油茶特色小镇建设,重点培育南京镇西江、神农汤泉、金鑫等油茶示范基地、油茶庄园。力争到2025年,全市油茶面积达到125万亩。

——生猪养殖基地。按照"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猪养殖要求,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动标准化生态家庭养殖农场建设。完善生猪规模养殖标准,加强高效适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推动设备智能化猪舍改造,提升生猪养殖自动化装备水平,积极推广"电气化"养殖方式。大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打通粪便无害化还田利用通道,确保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配建率100%。构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应用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技术,加强动物疫病疫情的精准诊断、预警、防控。鼓励新五丰、温氏等龙头企业自建养殖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开展一体化经营。着力抓好栖凤生态农牧公司、畜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江勇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裕康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支持大市、龙塘、遥田、肥田、坛下、仁义等重点区域发展适度规模生猪养殖。

——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制定高标准的蔬菜生产规程,加强蔬菜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大力发展智慧设施蔬菜,推动无公害蔬菜基地、绿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黄花菜、食用菌、香椿、生姜、南瓜、竹笋、百合、茄子等蔬菜品种。高标准抓好灶市、小水、南京、大市、永济、肥田、新市、亮源等乡镇专业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打造"耒阳蔬菜"区域公共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淝田黄草洲农业示范区、坛下光华村等无公害蔬菜基地积极申报"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柑橘、贡茶种植基地。以赣南脐橙、冰糖橙、沃柑等柑橘为重点,辅以发展中秋脆枣、葡萄、黄桃等水果。在水东江办事处、余庆办事处、南京镇、仁义镇、亮源乡等乡镇重点抓好赣南脐橙基地建设。在遥田、淝田、新市等乡镇重点抓好琯溪蜜柚基地建设。在哲桥、大和圩、淝田等乡镇重点抓好中秋脆枣基地建设。在五里牌、大市等乡镇重点抓好葡萄基地建设。优化水果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提高均衡上市能力。加强标准果园建设,推进果园低改提质。结合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重点打造"大河滩冰糖橙""湘耒神农"等特色水果品牌。大力发展"江头贡茶",制定贡茶茶园的管理规定和建设技术标准,推动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提质改造,申请有机茶认证。抓好龙塘、哲桥、马水、仁义等乡镇贡茶基地建设。

——大和鱼养殖基地。紧紧围绕"大和草鱼"这一"国字号"金字招牌,结合现代休闲旅游业发展,扩大水产养殖规模。支持大和鱼养殖协会发展,规范大和鱼养殖技术,抓好标准化鱼池改造,推进智慧水产养殖,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系统。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的理念,抓好淝田、永济、大和圩、坛下、哲桥等乡镇大和鱼养殖基地建设。推动"大和鱼"农业产业小镇建设。

2.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联合体等,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多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将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专业大户纳入家庭农场范围进行支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向家庭农场倾斜,以乡镇为单位,整合涉农资金优先流向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建设连片高标准农田。鼓励家庭农场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市场、零售商场等通过订单生产、直供直销、农超对接、利润返还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和合作履约机制。引导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家庭农场通过组建协会等方式,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

——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经营,推进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区域联合,放大规模效应。鼓励农民合作社从产品合作走向产业合作,从单一要素合作走向全要素合作,从生产终端合作走向全产业链合作。指导农民合作社创建品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申请地理标志认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电商、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不同经营主体融合,推广"合作社+电商"经营模式,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开展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壮大农林产业化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广大农户分工协作,组建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建原料基地优、加工能力强、产品质量高、品牌效应大的示范联合体。加强同类企业、上下游企业以及联合体之间的横向联合与合作,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探索"公司+联合体""联合体+联合体"等发展模式,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3.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围绕全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抓好品牌培育打造。

——打造全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充分利用"神农""蔡伦"等金字招牌,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注册"湘耒神农+农特产品""湘耒蔡伦+农特产品"公共地理商标,强化"湘耒神农+""湘耒蔡伦+"品牌标志设计,依托"湘耒神农+""湘耒蔡伦+"平台,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和全产业链的"耒"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全市农牧产品组团发展。组建耒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运营平台,推广"基地直供、检测准入、全程追溯"的经营模式,对耒阳区域公用品牌许可使用进行全过程规范,保护耒阳区域公用品牌专用权。

——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依托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申报。组建"耒阳油茶""大和草鱼""江头贡茶""耒阳红薯粉皮"等"品牌合作联社",实行"生产基地认证制,产品质量追溯制"的管理模式,推动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和生产过程统一标准。加强"耒阳油茶""大和草鱼""江头贡茶""耒阳红薯粉皮"宣传推介,积极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推介会以及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及平台,组织耒阳品牌农业特色产品参与展销推介和宣传营销活动。

——打造企业产品品牌。支持企业在大型商超、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旅游景点、高铁站、飞机场设立形象统一、以销售耒阳特产为主的专店、专区、专厅、专柜。在长沙、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耒阳农产品品牌巡回展销活动,扩大品牌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制定和完善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推行农产品包装标识销售,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经营机制。不断提升神农国油、荣创黄花菜、东方牧业、群华水产、绿海有机米、盛洋红薯粉皮等产业品牌知名度。

4.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科技化、智慧化、机械化水平。

——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良种孵育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绿色防治示范基地等建设。综合推广酸化土壤改良、绿肥、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水灌溉等技术,有效降低农药、化肥施用量。深入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扎实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和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及村级服务站点建设。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紧抓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机遇,加强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支持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建设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精准种植、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智能分等分级决策系统,发展智能"车间农业",推进种植业生产经营智能管理。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推进食用农产品"身份证"、合格证制度管理及农产品追溯、农兽药基础应用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建设。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围绕水稻、油茶林、果园、烤烟、养殖等领域,支持高端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在复垦、耕种、植保、采摘、运输、烘干、加工、包装等环节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提高耕、种、收和烘干等环节作业能力。

5.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农业特色镇、特色村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突出产业特色、要素集聚、质量效益、辐射带动,集中打造一批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推动产业园由"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服务"转变。创新组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园长制",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参与产业园建设。重点加强蔡伦现代农业科技园、油茶产业园、茶叶产业园、生猪产业园、高档优质稻产业园、红薯粉皮产业园以及若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和增进农民福祉作为田园综合体创建的主攻方向。注重乡村多功能的发挥,以农业生产功能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生活功能,传承和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在强化一产的基础上,发展精深加工、营销服务、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二三产业。

——推动农业特色镇、特色村建设。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及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重点打造好"大和鱼"农业产业小镇、南京油茶小镇、龙塘茶叶小镇、夏塘麻饼小镇等一批项目。

专栏5-1:耒阳市现代精细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油茶基地(三边四线、河东、河西两大油茶主产区,南京、哲桥、东湖圩等油茶特色小镇,南京镇西江、神农汤泉、金鑫等油茶示范基地、油茶庄园);生猪养殖基地(新五丰、温氏等龙头企业自建养殖基地,栖凤生态农牧公司、畜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江勇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裕康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猪养殖基地,大市、龙塘、坛下、仁义等重点区域);高档优质粮食种植基地(灶市街、余庆、新市等20个乡镇高档优质稻基地,新市、东湖圩、马水3个省级万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和大市、小水、余庆3个县级千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小水镇、公平圩镇、太平圩乡等15个乡镇红薯基地,水东江等红薯高产核心示范片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灶市、小水、南京、永济、新市、亮源等乡镇专业蔬菜基地)柑橘、贡茶种植基地(水东江办事处、余庆办事处、南京镇、仁义镇、亮源乡等乡镇的赣南脐橙基地,遥田、淝田、新市等乡镇重点的琯溪蜜柚基地,哲桥、大和圩、淝田等乡镇的中秋脆枣基地,五里牌、大市等乡镇的葡萄基地,龙塘、哲桥、马水、仁义等乡镇的贡茶基地);大和鱼养殖基地(淝田、永济、大和圩、坛下、哲桥等乡镇)

农业产业园建设  蔡伦现代农业科技园、油茶产业园、茶叶产业园、生猪产业园、高档优质稻产业园、红薯粉皮产业园。

农业特色镇、特色村建设  "大和鱼"农业产业小镇、南京油茶小镇、龙塘茶叶小镇、夏塘麻饼小镇。

现代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建设 酸化土壤改良、绿肥、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节水灌溉等技术推广,智慧农业工程,智能"车间农业",农产品追溯、农兽药基础应用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强化乡镇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功能,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不断推进乡村建设。

1.提升乡镇为农服务能力。明确乡镇行政审批权限,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大乡镇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进一步增强乡镇统筹协调能力;推行乡镇职责准入制度,对直接面向群众的事项,下放乡镇政府。明确乡镇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派驻制度,下沉执法力量,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支综合执法队伍。着力推动在乡镇建立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察服务平台、公安综合窗口、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组织,提升为农民服务的能力水平。加强乡镇在村庄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宅基地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工作力量,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2.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建筑布局规划,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提升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完善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生产设施、以农村居民生活设施为主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态"融合。着力改善乡村道路,大力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加快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卫生乡镇创建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开展国家、省、市传统村落保护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立项,完善村内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做好乡村自来水工程项目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分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4.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着力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育农村实用专业人才。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加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专栏5-2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建立健全村庄保洁体系,推进无害化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依托城镇、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实施农村改厕,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安居工程配套建设无害化厕所,人口规模大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全面实施乡村绿化行动,严格保护乡村古树名木,着力推进村内绿化。强化乡村水环境治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以及省市级示范村。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统筹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利用效率,争创一批国家级以及省市级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

乡村文化繁荣工程。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加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加强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和振兴。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品牌。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每年选拔支持一批杰出青年农业人才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开展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养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乡村人才支持计划,引导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到农村工作或提供服务。

第三节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改革红利,助推乡村振兴。

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研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快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办证,推进林权登记,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管理办法,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房屋。着力破解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土地瓶颈,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经营农业产业。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3.改革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深入农村提供"金融便利店"等普惠金融服务,构建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涉农综合商业保险发展。

4.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壮大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乡镇基层供销社,推进建设村社共建型村级供销社领办合作社,支持各级供销社采取经营设施场地、资金等参股方式与种养殖大户、社会经济组织合作,领办、参办各类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资产利用闲置土地、剩余资产新建农贸市场、为农服务超市等,采取租赁、以租代修、以租代建等多种形式盘活优化农村闲置资产。服务促增收采取"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方式,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大田托管、订单农业、代耕代种、定制农资等服务,大力促进服务增收

第四节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优化乡村人才振兴措施,做好育才、引才、用才、留才等工作。探索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城乡"校联体""医联体"建设,支持柔性引才用才,创新建立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加大科技人才选派支持力度,加大农村定向大学生培养力度,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强化乡村发展资金保障,加大财政保障,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完善金融服务,培育发展村镇银行,积极稳妥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业务,拓宽抵押贷款渠道;深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推动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重点提高农村地区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保险保障水平,推进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价格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推动设立市场化城乡融合发展基金。促进工商资本入乡,优化基层营商环境。提升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强涉农科技创新。

2.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推进教育医疗资源城乡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加大乡村教师职称政策支持力度和培养补充力度,加快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个幼儿园;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强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消除卫生室"空白村",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紧缺医疗设备配备,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文化振兴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培训计划,实施优秀文艺作品进乡村项目。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进一步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加强农村公序良俗建设,推进乡风文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

3.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推进以县域为整体的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改善城乡公用设施、完善城镇基本功能、优化城乡交通网络,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乡乡通。实施农村客车线路公交化改造,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加快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进程,推进天然气进农村。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严防城市污染"上山下乡"。加快编制完善道路、水、电、通讯、污水垃圾处理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专项规划,实行一体化建设。建立由产权所有者负责的城乡基础设施运营长效机制,推动一体管护。

第五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将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继续予以倾斜,接续推进脱贫村发展。加强扶贫资产、扶贫小额信贷、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扶贫公益岗位、扶贫车间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1.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深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特殊困难"临界对象"档案台账,预警和提前干预致贫趋势,及时跟进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低收入人口致贫早发现、早帮扶、早脱贫不返贫。选派"第一书记"、巩固落实"一村一法"脱贫增收方案,鼓励经济薄弱村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做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全面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2.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返贫监测机制,完善市、乡镇以及村三级脱贫质量预警监测工作台账,建立健全贫困人口数据库;探索建立预警分级机制,根据不同级别,制定应对预案;建立分类管理机制,对于极易返贫人口、容易返贫人口、不易返贫的人口探索建立分类管理办法;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常态化的跟踪监测机制。加快建立返贫帮扶机制,建立脱贫人口政策保障机制,完善政策兜底保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加快建立好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推进产业扶持与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相挂钩;完善参与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要扶智",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激励和引导脱贫群众靠自己努力过上更好生活,确保脱贫和相对贫困人口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3.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量身提供搬迁安置点贫困群众就业岗位,积极引导安置点贫困群众外出务工或发展种养产业。积极吸纳安置点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精准做好企业、扶贫车间与贫困户的用工对接。开发公益性岗位,对有劳动力但"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搬迁贫困家庭、搬迁就业困难户予以政策帮扶安置就业。完善大型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服务设施,统筹安排和利用好各类扶贫资金,建设好灶市联平综合农贸市场,建立公共服务投入保障机制。

4.推动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支持脱贫村产业发展壮大,推动农工、农文、农旅等特色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优选扶贫产业,优化市域扶贫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延伸扶贫产业链条,深化拓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动扶贫产业全链条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突出扶贫产业的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特色扶贫产业,推进扶贫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畅通销售渠道,拓宽扶贫产品市场,推进电商扶贫工程深化消费扶贫行动鼓励农村合作社、扶贫企业等带贫主体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建立"带贫主体+贫困户"的稳定紧密利益联结机制。



第六章 促进市域协调发展,打造大湘南地区县域中心城市

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布局市域功能空间,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打造大湘南地区县域中心城市。

第一节  着力构建市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对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市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1.积极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武广高铁、G4京港澳高速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比较优势,积极利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优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河江连通工程建设,争取升级耒水航道,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依托茶常高速,积极融入"3+5"城市群和大湘南经济圈。加快衡耒快线建设,积极融入衡阳半小时经济圈,串联高铁经济和临空经济。

2.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空间格局优化为统领,全面完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以及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两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有机融合以及各级各类规划"全覆盖",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强电力建设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当中。科学划定并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明确空间功能板块,引导空间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区、生态保育区、城镇发展区与转型发展区四个功能区块。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对全市所有国土空间分区分类实施用途管制,明确准入规则与负面清单。

3.优化市域新型城镇格局。着力构建形成"一主两轴七副多点"的新型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一主"指耒阳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哲桥镇、大市镇等一体化发展区域;"两轴"指沿G107国道及G4京港澳高速城镇发展轴、沿茶常高速及G356国道城镇发展轴;"七副"指小水镇、新市镇、南京镇、夏塘镇、东湖圩镇、公平镇、永济镇七个重点镇;"多点"指全市其他特色乡镇。

4.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着力构建"两水、四核、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两水:为耒水、舂水两条主要河流,严格控制河道两侧生态廊道,控制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打造生态风光带;四核:指市域四处核心生态资源,分别为耒水国家湿地自然公园、蔡伦竹海省级森林自然公园、五公仙国家石漠自然公园、五峰仙森林自然公园;多廊:为保护市域生态系统需要控制的生态走廊,包括耒水、舂水主要支流两侧生态走廊、主要山体之间生态走廊。

第二节  打造大城市格局

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推动中心城区适度向北、向西、向东、向南拓展,拉开城市骨架,到"十四五"末,城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80万。

1.优化城区空间结构。加快老城区更新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北部新城开发,促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依托哲桥物流园、哲桥精美制造园,发展形成以加工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动力的产业新区;打造武广耒阳新城定制之都,加快引进一批战略新业态企业,着力推进智慧建筑等空间定制,箱包、服饰、化妆品等物件定制,红酒、油茶等食品定制,出版、活动策划等文化定制。依托鹿岐峰公园,完善水东江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新区。

2.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引领功能。加强规划管理,着力理顺中心城区在产业布局、财税、土地、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形成资源配置统筹协调"一盘棋",促进主城区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和挖掘耒阳中心城区城市规模、经济实力、生态优美、文化底蕴的优势,推进资源要素深度整合增强中心城区各项功能,强化市区城乡服务职能,提升中心城区对人口、产业、资金的吸纳能力,促进各类要素向中心城区高效集聚。完善大交通,加快构建快速便捷的"对内大循环、对外大畅通"的立体交通网,架起中心城区辐射引领周边发展的经济廊道。谋划大产业,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层次,建立以中心城区为龙头、梯度有序分步的产业链。加快构建大物流,加快推进区域性创新平台建设,将中心城区打造为创新高地、产业洼地、创业旺地、宜居福地,成为市域的增长极核与驱动中心,扩大在市域范围内乃至整个衡阳的辐射影响能力。

3.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兴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以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发展。将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统一规划,加强城市对园区的支撑保障能力。实施园区强基工程,加强产业园区城镇化功能改造,推进园区水电路气讯以及住宿、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园区。改革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多种方式共建共管园区。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实现城市市政设施与园区基础设施对接共享,形成功能混合、产城融合,实现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和同步推进。

第三节  着力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精细化转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城市更新,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落实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市落户实施方案,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积极推动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

2.完善城市承载功能。完善城市路网,畅通城市道路内外循环。建设G107绕城公路、竹哲公路,构建城市交通外环线;拉通富民路"断头路",建好武广新城片区路网、经济开发区路网工程,加快建设武园路跨京广线立交桥、铜锣洲大桥、鹿歧峰大桥延伸段,不断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大力推进城区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自来水提质改造项目,启动老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东江片区新管网铺装,建好第三自来水厂和加压泵站工程;规划好白洋渡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项目,启动建设哲桥污水处理厂、武广新城渔坡污水处理厂,做好城区9个内涝点改造建设;加快燃气管网和5G通讯设施建设,"十四五"期末实现城区全覆盖。

3.提升城市品质和品位。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加快推进公园建设,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和绿化建设。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好耒水风光带,打造城区防洪堤防护圈,让耒水成为城市灵动的风景线,让城市因耒水更美丽。塑造城市风貌,深挖南北正街、古县衙等古城文化,做好老城高层建筑减法和修旧如旧加法,把古城该有的记忆和荣光找回来,擦亮"千年古县"名片。把红色基因传承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全力做好培兰斋等一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着力展示好耒阳红色历史讲述好耒阳红色故事,打造好耒阳红色品牌,真正以红色基因传承塑造城市文化符号,延续历史文脉,引导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4.推动城市治理方式精细化转型。着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发动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持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行政执法、清扫保洁网格化管理,加快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大力整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噪声污染、城市"牛皮癣"、违法建设、渣土车辆、施工现场、马路市场、交通秩序,推动市容市貌大改观。建设"数字城管""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创新城管方式,高标准实施城市公用事业产业化经营,稳妥推进环卫、市政、园林市场化改革,完成湘江流域存量垃圾综合治理亚行贷款项目,力争城乡环卫一体化,扩大基本环卫覆盖面。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发展社区便民服务。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大幅提高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充分发挥"衡阳群众"载体作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每位市民都成为城市主人翁、文明志愿者、平安守护人。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加强文明执法,提升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

5.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夯实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切实履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科学、稳定、保基本、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升保障房管理服务水平,加强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完善保障住房档案信息,积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政策问题。

专栏6-1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畅通城区道路内外循环,加快拉通蔡伦大道、西湖路、体育路、金华路、群英路,拉通新城一路、厚德路、武二路,拉伸武岭路,启动余庆大道、竹哲公路、武园路跨京广线铁路桥、铜锣洲大桥建设,全面做好鹿岐峰大桥引桥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G107耒阳市绕城公路,加快推进武广新城顺一北路、顺一南路、顺二北路、顺青路、渔波路、经纬二路、武二路等路网建设,逐步延伸城市路网框架。

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提质改造城区排水管网,对市政排水管,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新增雨水管、污水管;对现状市政道路两厢雨污混接或错接的情况进行改造、管线迁改等,着力建设白洋渡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项目、铜锣洲片区主截污干管、渔波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以及灶市、水东江、蔡子池、五里牌四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和环顺湖排污管网。提质改扩建城区自来水,推进第二水厂二期扩建10万吨/日供的项目、改造城区200公里自来水管网、新建第三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

管输天然气供气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推动新粤浙天然气管道耒阳段二级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武广新城片区项目

城市更新工程。着力推进29个棚户区、96个老旧小区改造。

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工程。完善发明家广场及狮子岭、马阜岭、顺湖等公园基础设施和绿化建设,加快推进樟隍岭、南岭仙、滨江公园建设。建好耒水风光带。

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改造高低压线路600公里及低压用户10万户。

城区防洪提工程。全长15公里,改造沿江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千年古县建设工程。主要提质改造古县衙、蔡侯祀、蔡伦古街、南、北正仿古特色街、新市古镇、周家大屋,建设蔡伦纪念园,罗含文化长廊、蔡伦古法造纸作坊、专业文物库房,建设谷朗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中国姓氏文化走廊等。

第四节  加快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依托我市资源特色和自身优势,完善乡镇功能配套,加快发展特色小镇。

1.着力完善乡镇配套功能。加快推进乡镇道路、供水、排水、通讯、供电、停车场、广场、农贸市场、百姓重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

2.培育发展特色小镇。利用我市资源优势,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着力打造 "大和鱼"农业产业小镇、南京油茶小镇、龙塘茶叶小镇、夏塘麻饼小镇小水红薯小镇、长坪红豆杉小镇、太平圩香榧小镇、新市古街小镇、黄市文旅小镇、东湖圩温泉小镇一批具有耒阳地方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


第七章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网"建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

第一节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构建内联外畅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立体化交通体系。

1.构建对外交通新格局。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航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构筑发达的对外通道网。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茶常高速耒阳段项目,实现京珠高速耒阳南互通。完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大市耒水物流水运码头建设项目,建成集运输、仓储为一体的综合型码头。以扩大能力、提高效率为重点,继续拓展对外交通网络规模,进一步优化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结构。

2.完善内部综合交通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基础交通网络。完成G107国道改道,加快推进武园路立交桥、武岭路与G356国道连接、竹哲公路、铜锣洲大桥、金沙洲大桥、G4京港澳高速耒阳南互通等项目进度,构建城市环线,畅通出城交通,完善城区交通微循环体系。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机遇,推进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完善农村交通安全配套设施建设。对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新建永济镇"一桥一路"项目,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全面实现三级以上公路乡乡通。

专栏7-1: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高速公路:建成茶常高速耒阳段,主要建设宽26.5m,长52km,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京珠高速耒阳南互通,互通主线长1公里,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匝道长3公里,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

干线公路:推进耒云快速建设,线路全长38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1.5米;加快建设竹市至哲桥公路。

城市交通:加快推进武广新城路网项目,启动顺一北路、顺一南路、顺二北路、顺青路、渔波路、经纬二路、武二路建设;建成G107耒阳市绕城公路,线路全长22.685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21.5米。推进通用机场的规划建设。

村镇交通:新建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完成全部未实施计划里程和部分调规里程;实施永济镇"一桥一路"项目,渡桥全长713.08m,桥面宽10.5m,东连衡南县江口镇直至衡阳县冠市G4高速公路出口,公路长7公里,西连107国道,公路长13公里。


第二节  夯实能源保障能力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稳定、经济、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服务体系。

1.健全能源生产供应保障体系。遵循"节约、清洁、安全"原则,开发、推广应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推动农村使用天燃气等能源,着力补强能源供应链的短板和弱项,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风险管控应对能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加快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源输送畅通,加快推进耒阳市城乡电网改造升级、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加大民生用能基础设施投入,支持建设立体停车场和智慧停车场,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能源惠民利民工程建设,推动能源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地区延伸,统筹做好能源领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加快天然气支线管网、城市燃气管道、储气保供设施、加气站等规划建设。

3.推进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开发建设,发展风电、林光互补、渔光互补、热电联产、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等先进能源产业,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合理配置能源资源,壮大新能源产业实力,全面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

专栏7-2:能源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煤炭产业升级改造:对有合法资质的煤矿矿井采掘、机运、通风、安全"六大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环境保护、三废处理等技改扩能。

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改造高低压线路600公里及低压用户100000户。


第三节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现代化

加快构建防洪、饮水、用水、河湖生态四大水安全体系,着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耒阳"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1.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源连通建设,配置优质水源,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设管理专业化。推动大喇叭冲水库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建设12处规模化供水工程,55处小型供水工程和大平水库水厂工程,改造中心城区供水系统,完善其他供水工程配套设施改造,确保耒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质水源覆盖人口达到70%的目标。推进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强水源地保护,完善水质净化处理措施、加强后备水源地建设,制定突发供水事件应急预案,保障农村饮水水质、水量安全,逐步建立城乡均等、水质达标、水量安全的农村供水体系。

2.推动水利设施提质升级。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并提档升级,加快欧阳海灌区、关王塘灌区、凉水冲灌区、大平灌区等主要灌区的现代化建设,推动小型水库灌区、塘堰灌区提质改造,实施灌优化升级。建成与耒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防洪、饮水、用水和河江生态体系。进行水源涵养区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河湖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

3.完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形成一城五镇多点多片的防洪格局。开展岸坡整治、河道疏浚、生态修复,除险加固耒水百里堤防与岸坡,除险加固53座中小型水库,加强关王塘、凉水冲、大平三座中型水库水生态环境建设,对淝江、马水、浔江、小水河等四条河流进行治理。加强应急排涝能力建设、基层防洪预报预警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各乡镇防洪排涝减灾能力,完善全市防洪排涝减灾体系。

专栏7-3: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防洪治涝工程:推进耒阳市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区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对耒水、舂陵水浔江河、马水河、淝江、敖河、小水河、象江河等进行综合治理,其中耒水岸坡治理63.514KM,舂陵水岸坡治理5.154KM,中小河流治理41km新建泵站,灌溉管道安装等;实施耒阳市城区防洪提项目,提高城市防洪能力,改善沿河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提质升级工程:改造欧阳海灌区渠系,对部分乡镇灌区支渠维修砼防渗工程、斗渠维修工程、倒虹吸管重建维修工程、渡槽拆除重建工程、附属建筑物维修工程、巡渠管道建设工程进行建设;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蔡伦竹海国家级风景区、耒水湿地公园、耒阳市关王塘水库、耒水城区流域等生态治理工程。


第四节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5G 规模覆盖全市,加快5G网络规模部署和商业应用。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建设中心城区智慧停车场,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持续加大在政务办公场所及大型公共活动空间等区域的城市免费WIFI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光纤宽带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深化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

2.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智慧耒阳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加快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提升政府机关服务效能。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推进城市治理、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政务、智慧人社等主要智慧应用,为全市居民提供多场景、一站式综合服务。

3.健全推进"新基建"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探索制定民营企业参与新基建分行业、分领域、分业务市场准入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第八章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耒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强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确保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第一节  强化生态保护与修复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1.构建生态防护屏障加强"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加强市域北部、东部、南部及西部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耒水和舂陵水两条河流,耒水国家湿地自然公园、蔡伦竹海省级森林自然公园、五公仙国家石漠自然公园、五峰仙森林自然公园等四处核心生态资源,耒水和舂陵水主要支流两侧、主要山体之间等生态走廊保护,着力构建"两水、四核、多廊"的生态格局。

2.加强生态修复力度。大力推进矿区复绿生态治理,修复矿山宕口与生态破坏区域,着重对三都、夏塘、南阳、大义、龙塘、东湖、公平圩、小水、黄市、水东江办事处等采煤沉陷区统一规划治理,推进国矿区矿山环境整治工程,改善水环境系统,恢复植被。加强耒水、舂陵水等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保护和恢复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加强重污染行业企业、工业遗留场地、固废堆放及处理处置场所、矿区、污灌区、规模化养殖场、交通干线两侧及周边区域的场地污染治理。对关停企业车间废水进行现场就地化学法处理,对重金属废渣清运后的挖空及裸露场地进行新土回填、植被绿化。加强裸露山体、湿地和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保护重要物种栖息地与重要生态功能区,提高生物多样性功能。

3.完善生态治理机制。制定生态环保职责清单,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督察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提高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考核指标权重。建立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体系间的协同调整机制。研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行政审批惩戒制度和生态效益评估机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确保环保问题快速反应、联合执法到位,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土地、矿产等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对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实行终身追责。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指导制定企业环境管理清单,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第二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重点实施"青山、碧水、蓝天、绿地"四大工程,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1.大力实施"蓝天工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准入。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焚烧垃圾秸秆,重点开展全市燃煤小锅炉、建筑砖厂、采石场、渣土运输和道路保洁、工业锅炉、高排放车辆、搅拌场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逐步淘汰不达标机动车。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建设。在"十四五"期间,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达95%以上。

专栏8-1:"蓝天工程"建设重点

汽车尾气控制工程: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与治理,逐步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到2025年,新建机动车尾气检测站2个,机动车尾气检测率达95%以上,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重达到60%以上。

施工扬尘控制工程:严格施工扬尘管理,重点加强对建筑工地和拆迁施工现场的扬尘管理,强化防尘措施。加强混凝土搅拌站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城区混凝土搅拌站扬尘污染整治。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强力整顿渣土运输市场。

餐饮油烟气控制工程:到2025年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食堂、餐馆全部完成油烟净化装置安装。

工业污染源控制工程:加大清洁技术推广使用,推行清洁生产,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行煤改气工程,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2.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加快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及管道建设工程,确保完成城乡污水治理任务。抓好水源地监测与污染防治,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地表水水质全面达标。全面实现农村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提高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耒水沿岸综合整治,开展城市黑臭水体、城镇污水处理、自来水提质改造、农村安全饮水、河道非法采砂、小水电站治理专项整治,保护和提升城市水体品质。开展以耒阳经开区为重点的企业污染防治,运转好污水处理厂。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排污权交易市场发展。

专栏8-2:"碧水工程"建设重点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加强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积极开展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实施水质动态监测、重点水源建设工程等项目,切断一切污染源。确保到2025年,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功能区达标率达95%。

重要水域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提高城区水环境质量,重点抓好蔡伦竹海国家级风景区、耒阳市关王塘水库、耒水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全面改善城区水环境。

工业水污染防治工程:制定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耒阳经开区水污染防治。到2025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城区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完成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8%。

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工程:重点防治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肥,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到2025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3.大力实施"净土工程"。组织实施耕地土壤、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开展仁义、长坪涉矿含镉等重金属污染场地和耕地的治理与修复。做好固体废弃物安全管控、医疗废物及特殊有害垃圾处置。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项目,改造升级城区垃圾填埋场。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中转站建设,构建"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加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

专栏8-3:"净土工程"建设重点

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1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耒阳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大义、南阳、公平、黄市、导子、三都、小水等产煤乡镇居民受损房屋维修改造;受损道路、水田、水利设施维修等。

4.大力实施"绿地工程"。加大绿色乡镇和秀美村庄建设力度,扎实开展"裸露山地复绿、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三大行动,争创一批国家、省、市级生态乡镇、生态示范村。强化城镇公园、休闲广场、工业园区和小区规划绿地控制,推动实施封山育林育草、生态保护区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提升城镇绿化水平。加大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主要通道可视范围、城乡结合部及河流两岸的绿化建设,打造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绿色长廊。完善森林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机制。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0%以上。

专栏8-4:"绿地工程"建设重点

封山育林育草: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把路边水边城边可视范围区域、生态移民迁出区域、城镇周边生态屏障区域等列入封山育林范围。

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通过生态公益林、工业原料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建设,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推进退化防护林改造。

绿色走廊建设:完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各级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绿化。

矿山生态修复:开展产煤乡镇办事处的采煤沉陷区环境整治,推进国矿区矿山环境整治工程,成重要通道沿线和城区周边采石场的植被恢复,防治地质灾害、环境污染。

第三节  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耒阳绿色低碳发展。

1.严格节能降耗标准。对标国家节能降耗标准,加快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节能改造,建立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鼓励高耗水企业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发展外排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和"零排放"技术,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鼓励和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在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普及先进高效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大力实施节能降耗产品惠民行动。

专栏8-5:节能减排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将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制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以及落后工艺、设备及淘汰时限,完善退出机制;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节能减排重点: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重点工程,城镇生活污水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脱硫脱硝、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污染减排重点工程。


2.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引进和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技术,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对矿冶、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进行循环化改造,淘汰落后低效企业,降低资源消耗,打造循环产业链。加快循环经济龙头企业的培育,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进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再制造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农业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专栏8-6:资源循环利用

产业园区循环改造: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园区规划、建设和改造,对进入园区的企业明确土地、资源、能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实现资源在企业间的循环利用。到2025年,耒阳经开区60%以上完成循环改造。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再生资源回收主体企业,拓展多元化回收渠道。到2025年,实现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全覆盖,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大力实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结合国家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区建设,建立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3.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构建起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为主的绿色产业体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着力引导绿色消费,发展节能和环境服务业,鼓励新业态发展和模式创新。落实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动建筑低碳新技术应用。

4.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合理有序使用地表水,控制使用地下水,积极利用非常规水。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推动土地节约,在城镇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旧城改造、园区开发、农民集中居住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节地经验和模式。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盘活存量资源。以建筑施工为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对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节约。大力推行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运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高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专栏8-7:资源节约

节水工程: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改造城市供水管网,强制推广应用节水产品和器具,逐步实施阶梯水价;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水循环重复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削减工业新鲜用水量,确保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标。

节地工程: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整合各类建设用地;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和节约产业项目用地。

节材工程:以建筑施工为重点,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做好对钢材、木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节约措施,充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行再生材料和替代材料运用,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提高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节电工程:全面实施阶梯电价制度,充分运用用电价格调节机制,促进企业用电大户改造或更新用电设备,采用高效率低消耗的生产新工艺替代低效率高消耗的老工艺,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产品电耗;推动居民用电大户购买和使用节电新产品。


5.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践行绿色出行、绿色办公。反对餐桌上的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及培训力度,推进节能节水、自带购物袋、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创建活动。推行绿色消费,鼓励和引导市民购买和使用节能、节水、低碳、再生产品。推动全社会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向节约、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


第九章  增进人民福祉,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

1.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和完善扶持重点群体就业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扶持发展个体经营,保障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增强养老、托幼和社会工作等社区服务业的吸纳就业能力。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2.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依托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市场,帮扶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他们提供优良的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全面提升全市创业实体数。推进创业技术培训,对有创业意愿的对象开展精准培训,降低创业风险,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围绕全市主导产业的发展,实施精准培训,实现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机制,针对不同用工需求,不同就业诉求,组织好各类专场招聘会和小型圩场招聘会。深化政企合作,健全全市用工信息网络,搭建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培育和监管,补足日常职介服务不足的短板,逐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第二节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小学校以育人为中心的内涵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民办教育结构,加强民办教育管理监督,提高公办教育学位占比,构建以公办教育为主、民办教育为辅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持续推进城区教育扩容增校建设,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新建和小区配建小学9所,新建初中学校5所,新建和改扩建普通高中3所。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实行相对集中办学。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确保每个乡镇建设好一所寄宿制初中学校,生源较多、具备一定条件的乡镇建好一所寄宿制中心完小,配置完善相关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教师补充机制,按照"缺一补一"原则,补足全市缺编教师。加强教师交流,深入实施"县管校用"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积极通过定期交流、对口支教、统筹调剂等方式,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师资配置。强化教师培训,落实"国培计划"项目县工作,扎实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特别是强化教师师德培训和建设,促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加强教师激励,落实《耒阳市教师关爱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教师八大关爱工程、28条关爱措施,切实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4.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以"教育强市"为总体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重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主动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变化,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夯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资源保障实现全市各类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专栏9-1: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工程

学前教育:增强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新建小水、坛下及黄市中心幼儿园3所,力争城区每个街道建设一所较大规模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好一所标准化幼儿园,力争新建配建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15930个;同时加强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进一步有效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公益性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到95%。

义务教育:谋划推进大汉龙城小学顺湖城合兴小学枫杨小学等9所学校的新建,七岭小学、实验中学五里牌分校、蔡子池中学等12所学校改扩建,新增城区学位26000个,南阳中心校、小水中学等农村中学及小学60所四改三化建设,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高中教育:推动新建和改扩建普通高中3所,增加公办学位10890个,促进高中教育优质与特色发展。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谋划新建1-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增学位10500个,有效扩充耒阳公办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力争创办1-2所民办职校,更好满足学生就读职校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切实提升职校办学水平。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市人民织就更安全可靠的生活保障网。

1.完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抓好全民参保和五险统征工作,稳妥推进失地农民、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动态调整机制,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完善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健全失业保险标准调整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农业产业风险防控保险机制。完善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保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十四五"末,确保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法定参保人群全覆盖,待遇水平有较大的提升。建立健全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2.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构建以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紧扣"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总体要求,最大程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和改进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深化低保整治成效和动态管理监测机制,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持续提高救助水平。

3.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整合和发动社会资源,做大做强慈善公益事业,充分发挥慈善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有序推进乡镇(街道)慈善分会建设,完善慈善发展机制,规范慈善组织监管,深化"慈善一日捐"活动。落实妇女、儿童发展和家庭建设重点目标任务,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谋划推进在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殡葬服务、救助管理等领域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社会化服务需求,促进社会福利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福利惠及服务对象全覆盖。

第四节  推进健康耒阳建设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要求,遵循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根本路径,强化政府责任、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连续性。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各级医疗机构全覆盖。

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严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建设全市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引进、培养疾控专业人才队伍,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形成临床治疗、疾病控制、医疗保障、物资供应等有效协同机制。大力改善医疗硬条件和软环境,建立一所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加大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机构基础建设,着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孕产妇急救中心、新生儿急救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推动三甲医院建设,优化新老城区医疗资源布局。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全面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推进医疗信息中心、医学影像云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建设。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能力建设,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逐步建立"防、控、治"联动的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3.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完善卫生专项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多渠道引进培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大公共卫生、临床药师、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培养力度,确保"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编制配备,全面提升街道、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水平。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增强全市爱国卫生法制观念,把爱国卫生运动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把整治环境脏乱差作为重要任务,持续深入推动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5.促进中医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立足基础,壮大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将中医药机构和人员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院前急救体系,加强中医药机构传染病防治和应急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6.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身休闲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增强市民健身意识。加快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扩大城市绿地活动空间,落实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推进全民健身与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相融合,将全民健身纳入健康管理。

专栏9-2:健康保障重点工程

医疗基础设施:推进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等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新建门诊住院综合大楼161953m2推进妇女儿童保健大楼、康复医院、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占地面积80000m2,总建筑面积23000m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26380m2,总建筑面积96000m2;1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占地面积72000m2,总建筑面积55000m2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第五节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围绕创建全省公共文化示范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目标、全国文明城市,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耒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1.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拓展新时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炼"耒阳精神",建立城市荣誉体系。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衡阳群众·耒阳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传承和发展好优秀的乡土文化传统。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社会舆情应急管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绝对安全。加强网络文明、网络伦理建设,完善网络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网络秩序。

2.繁荣公共文化事业。着力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两馆一中心"项目建设。加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并纳人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着力构建好全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提质升级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形成"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格局。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扶持和推进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计划,讲好"一张劳动券"的故事,建好井冈山会师出发地广场、培兰广场等红色教育基地,擦亮"耒阳红色革命热土"名片。创作较高艺术水准的文艺精品,努力打造耒阳文化品牌,全力争取重点作品入选省、衡阳市"五个一工程奖"。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本土历史文化遗产,构建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传承。

3.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文化创意业、新闻出版业、艺术品交易业、演艺业、广播影视业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强化文化产业招商队伍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进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搭建文化创意创业平台,打造地域文化产业品牌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采用新兴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行业。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继续实施"文化+"融合工程,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专栏9-3:文化发展重点工程

文化品牌创新工程:深入挖掘耒阳本土文化资源,着力提升"红色文化""纸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神农、蔡伦、罗含、杜甫等名人文化效应。巩固提升"激情耒阳·文明大舞台"、"杜陵书院大讲坛"、"‘三个一’大型公益讲课"、"纸都耒阳·全民阅读"、"种太阳公益书屋"和"阅读与诗歌"等现有文化活动品牌,有重点地培育、扶持、打造2-3个真正具有耒阳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推动耒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构建文化旅游大格局,以蔡伦竹海为核心,以城区旅游经济圈以及耒水、舂陵江旅游经济带为开发重点,做好郴州、南岳、井冈山"三点"对接,优化"蔡伦竹海绿色游""重上井冈山红色游"两条精品旅游路线,构建"1+4"的旅游产品体系(一大核心吸引力产品—蔡伦文化主题游;四大重点吸引力产品—山水生态休闲度假游、红色教育游、乡村观光休闲游、历史民俗与名人文化体验游),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湘中南旅游核心区。投入资金,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拓展红色历史资源,创作高质量、影响大的文艺精品,提升耒阳的文化辐射力。

文化惠民服务工程:夯实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数字化工程,建设好数字化文化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工程。建设农耕文化示范园、纸文化博物馆,倾心打造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加快推进"流动图书室"、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城乡基层,丰富和活跃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队伍培育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引进文化专业人才,留住人才,充实文化专业队伍、乡镇文化队伍,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文化站专职人员,在村(社区)设立兼职文化辅导员,配好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切实提高基层文化站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基层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规模和范围,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完善基层文艺团队、民间文艺人才奖励扶持政策,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全市基层文艺团队交流、展示、共享平台。发现培训乡土文化能人、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人,加大对基层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使民间文艺人才和民间团队的建设形成品牌。

第六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1.着力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优化儿童发展环境,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和儿童友好社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把人口变动趋势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口与经济活动、人口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空间匹配,形成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

2.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区域性及社区养老院建设,加大乡镇敬老院提质改造力度,加大护理型养老服务床位建设。推进建成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鼓励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以家庭为基础,市场为主体,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主动参与,政府引导的养老服务格局。逐步实现"医养融合",推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村级老年人活动服务中心作用。切实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深化养老机构落实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3.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以维护老年健康权益和满足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借助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提供互动式、人性化的涉老服务,发展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系统。扶持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活动,保障老年文化事业有序、持续投入。开展传统美德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尊老敬老意识,组织多种尊老、助老服务等形式的活动,营造浓郁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第十章  坚持安全发展,建设平安耒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平安耒阳建设再上新台阶,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第一节  加快"法治耒阳"建设

围绕法治耒阳建设,着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进一步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1.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法制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制度,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落实行政程序规定和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健全重大事项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政议政的渠道。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入落实法律顾问及公职律师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大综合行政执法模式,大幅减少政法队伍类别;继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全面推行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2.严格司法公正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侦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构设置和职能整合,加强对立法、执法工作和司法活动监督,确保司法独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健全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耒阳实际增编增员,依法严厉惩治司法腐败,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查处和追究政法干警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完善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体系。

3.建设法治社会。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继续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普法工作。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施乡村法治文化建设行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的作用。加强"互联网+法治宣传"建设,探索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开展"八五"普法等宣教活动,深入开展民法典等法律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全民守法,树立全民法治意识,打造全民知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第二节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推动治理重心下沉,加强治理的科技支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本形成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1.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把社区和村组作为社会治理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全覆盖,全市 100%以上的社区(村)可直接办理或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推进"湾村法律明白人"发掘培养一批懂法律、明事理、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宣读法律常识,依法调处纠纷,引导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充分挖掘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支持引导小区业主委员会、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展。鼓励志愿者服务组织发展,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社工站实现乡镇(街道)覆盖率达 100%。大力推行"社区大讲堂",以村(社区)组织为主体,组织专业讲座,将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融入到讲座内容,有效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2.多元化预防调处社会矛盾。深入推广矛盾纠纷"五级调处机制"建设,全面摸排矛盾纠纷,压实村组社区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行诉调对接,有效解决信访问题,建立责任清单,严格落实信访问题包案制、销案制,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完善信访维稳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市长信箱、网上信访、12345热线等平台作用,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完善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诉求表达机制。聚焦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环境污染、金融、退役军人、矿产等领域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3.加强现代科技支撑。加快耒阳市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政务信息、市场信息和社会信息等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逐步建成各种信息交互融合的城乡治理大数据平台。推动"雪亮工程"、综治信息系统、综治视联网等平台建设,加强视频监控源与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智能预警等技术结合,提升治安管控、交通拥堵缓解等方面的预防预控预警能力。建立执法协作平台,完善行政执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相互监督、共同促进机制。统筹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投入,加快一体化社区信息服务站、社区信息亭、社区信息服务自助终端等平台建设。

4.着力提升政府效能。完善岗位责任体系,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职责。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制定行政服务的操作程序和时限要求,全面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机制,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完善行政审批否决备案制、轻微违规教育告知制、申报材料一表制、告知承诺制等制度。推进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常规事项和有关规定公开。创新项目建设联动机制,落实项目审批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和项目审批服务制,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

第三节  着力维护安全稳定

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增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御水平,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静。

1.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作用,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国家安全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国家意识宣讲、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增强国民国家安全意识,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坚决制止邪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法普法氛围。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全面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和关键岗位的安全审查制度。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网络安全。

2.推进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落实党管武装制度,聚焦备战打仗,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抓实动员准备,全面加强民兵基层建设,建立健全民国防教育机制,开展扎实有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落实军人军属优抚优待政策,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

3.加强平安耒阳建设。加快构建"互联网+"和"雪亮工程+"安防体系,推动"雪亮工程"整合社会视频监控,实现公共区域视频监控无缝覆盖。加强广场、车站等重点场所的网格化巡逻力量,完善学校、幼儿园、医院等重点部位内部安全防范机制。加大城乡公共消防工作力度,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信息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全面落实"一村一辅警",完善城市快警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安效率。做好流动人口和闲散青少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对艾滋病人、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强化涉众型经济犯罪防范打击,确保产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强力打击涉恐、涉黑、涉恶、涉毒、涉黄、涉盗、涉骗以及跨境犯罪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4.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努力向上争取政府债券额度,逐步消化存量债务,确保隐性债务不新增、借新还息不发生、"三保"资金不断链、重大风险事件不发生。加速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进经营性公司发展,增强融资平台的造血功能。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深入开展非融资性担保、网络借贷、民间高利贷、非法集资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开展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行动,依法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加强对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全流程监管。

5.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工程,健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构建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主动征集解决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升食品药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标对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到"十四五"末,确保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0%以上。

6.强化安全生产。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加强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彻底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大幅提升煤矿管理水平。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顽瘴痼疾,抓好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和森林防灭火等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探索实施安全生产负面清单,健全"黑名单"制度。强化重点时段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切实加强重大活动举办期间的安全检查和监管监控。

7.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围绕防汛抗洪、防化救援、防暴防恐、治安防范等领域,加快建立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主、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加快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农业虫害、动物防疫、重大流行性疾病等自然灾害及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设。依托智慧耒阳,加快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府综合应急指挥联动体系,全面提升应急事故预防处置能力。组织建立和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设"一中心多点"的应急装备和物资仓储体系,完善应急装备和物资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应急部门和乡镇联合应急演练,强化学校、医院、敬老院等重点单位培训和演练。


第十一章  凝聚力量共识,促进规划实施

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和共识,确保"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顺利实现。

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着力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方法,切实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突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党中央、省委、衡阳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实。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分析研判经济形势、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工作机制,用心用脑、精准精细抓发展,把对规划的实施落实到抓产业、抓项目等具体经济工作上,落实到项目现场、企业车间、人民福祉等经济社会发展一线。

2.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耒阳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时代价值,强化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引导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站稳人民立场。深化拓展政治建设考察,在乡镇(街道)政治考察全覆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市直单位、市属企业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考察工作,实现政治建设考察全覆盖、常态化,衔接贯通干部选育管用。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提拔重用一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艰苦环境,在重点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优秀干部,建设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待遇保障和人文关怀,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勇于攻坚克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

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深化党支部星级创建管理,不断巩固提升党支部"五化"建设成效,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深入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减轻基层负担,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加大对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中心建管用力度,全面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扶持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

4.推进清廉耒阳建设。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和贯通协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互联网+监督"建设,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保障人民依法行使各项权利、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基层民主,发挥人民团体作用,提高国防意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报告制度,强化人大的监督,支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力,执行人大的决定决议,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大力支持人民政协履职,重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

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畅通民主渠道,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障公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群众在城乡社会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中的自治机制,提高自治能力。

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完善监测考评体系,保障规划有力有序有效实施。

1.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加强规划衔接,完善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统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撑,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切实落实好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规划中确定约束性指标及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进度,确保如期完成。统筹政策配套,用好用足国家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挖掘政策潜力,释放政策效应;打好产业、财税、金融、土地、环保、投资等相关政策组合拳,注重定向施策和精准施策。强化公共财力保障,年度预算安排优先考虑规划实施的年度需要,中期财政规划根据本规划安排支出规模和结构,并实施动态调整。强化人才支撑以高新技术、软件开发、生物技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服务、投融资、商业管理等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培养与引进人才。

2.强化重大项目支撑。谋划实施重大项目,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加强与省市重大项目对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争取一批项目进入省市笼子。强化项目策划储备,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建立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机制,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支撑。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保障好规划实施项目在用地、环境容量以及用水、用电、用气的指标需求,提高要素保障效率。着力破解融资难题,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提升项目管理水平,落实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和目标责任制;严格项目建设程序,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强化质量监管;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防控。

3.健全监测考评体系。加强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完善监测评估,加强约束性指标、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实施情况的评估;组织开展全面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估。动员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汇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健全规划重大事项实施情况公开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和公众评议机制,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