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耒阳市教育局 > 信息公开 > 学校动态
又是一年高考
耒阳市高考考点门口
陆续贴出对联
今年耒阳学校的高考对联
又有哪些热词?
快来看看吧!
(一)
承四地荣光 青衿怀壮志 蟾宫折桂凌云去;
续千年文脉 妙笔著华章 金榜题名踏燕来。
(撰联:资义平)
下联“续千年文脉”直指杜陵书院千年诗礼文脉以及杜工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终将化作今日考场上的妙笔华章。千年文脉在此刻凝结为金榜题名的墨香,而“踏燕来”的意象更添灵动——既暗合马踏飞燕的迅疾之势,又寄托着“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美好期许。
这副楹联以时空为经,以精神为纬,不仅是高考征途的壮行曲,更是一曲激荡千年的文脉长歌,见证着百年名校在时代浪潮中永葆赤子之心,指引着莘莘学子带着历史的温度奔赴星辰大海。
(二)
拾梦而来 志在青云 书读万卷 他日卧龙终获雨;
追风以往 心驰阆苑 笔聚千钧 今朝放鹤必冲天。
(撰联:资义平)
下联“追风以往”彰显奋进姿态,将千年诗礼教化的血脉化作“心驰阆苑”的进取锋芒中。“阆苑”指仙境,比喻理想学府。“笔聚千钧”四字,突出学子才华与锐气。结句“放鹤必冲天”取意苏轼《放鹤亭记》,以冲天白鹤喻金榜题名。此处巧用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喻示经书卷浸润的一中学子恰似鹤鸣九皋,必将在人生首次大考中振翅云霄。
全联以“拾梦”与“追风”为联眼,用“芸窗砺志”的执着与“鹤鸣冲天”的腾跃,演绎出百年名校的育人哲思——在杜甫墓前埋下诗意的种子,于红色沃土汲取精神钙质,终让每个奔赴考场的学子,都成为文化长河中的璀璨浪花。全联用典精妙而不晦涩,既有历史厚重感,更显当代精气神,堪称激励考生的文化强音。
(一)
鹿峰叠翠 德能通六艺 书攻万卷凌云志;
耒水扬波 己物聚三才 笔扫千军甲秀功。
(撰联:刘翌)
解读:
上联首格以“鹿峰叠翠”起笔,下联首格以“耒水扬波”应和,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点明耒阳二中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地灵人杰。这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描绘,还是对青年学子的期许:“叠翠”寓意着青春活力、蓬勃生机,“扬波”则象征着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次格嵌字,将校训“德能兼修,己物相融”前两字分别嵌入上下联第二分句句首。“六艺”、“三才”皆有所指和寓意。“六艺”既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寓意学子需学识广博,德能兼修。“三才”指天、地、人,暗含天人合一,强调学子应胸怀宇宙,己物相融。“攻”“扫”二字使用极妙,既写出了高考如战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又讲述了一个平时寒窗苦读的高考故事,还表达了对考生意气风发的美好祝愿。“凌云”暗合耒阳景观凌云塔,“甲秀”借指耒阳胜景环秀楼,也是化贵阳“甲秀楼”典故,暗喻“科甲挺秀”——人才鼎盛。文思缜密,下笔有由。
全联层次清晰,寓情于景,对仗工整,采用了4+5+7的典型三分句句式,并使用马蹄韵,分句句脚押韵(翠-仄、波-平/艺-仄、才-平/志-仄、功-平),读来朗朗上口,意蕴深妙,实属佳作。
(二)
墨润耒川 德能兼修 百载弦歌传楚韵;
胸怀家国 知行并重 满园桃李占鳌头。
(撰联:张红见)
解读:上联“墨润耒川”,墨香氤氲,既点明了二中所在之地,又暗合学子苦读之景,那浸润的不仅是纸张,更是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德能兼修”四字,引用二中校训,强调品德修养与能力培养并重。“百载”则指二零二五年恰逢二中建校101周年。百余年弦歌不辍,如同悠扬的乐章,在这片楚地之上代代相传,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与教育声名,这“楚韵”既是地域特色的彰显,更是学校百年积淀的独特气质。
下联“胸怀家国”,直指二中“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激励学子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知行并重”,再次呼应校训中“己物相融”,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的是既有知识才干,又能脚踏实地、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材。第二分句以七律结,描绘二中人才辈出的盛景。那“满园桃李”正是百年耕耘的丰硕成果,也是对即将踏上高考战场的学子们最美好的祝愿,期盼他们如中流击水,勇夺魁首,为母校再添荣光。
整副对联,溯古启今,时空交织,意蕴丰饶。情意深长中不仅有对学校百年风华的深情礼赞,还有对莘莘学子殷切的期许。吟咏之间,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从口入心,鼓舞着二中学子带着母校的荣光与期许,自信满满地走向考场,去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东土人杰地灵 拂廉风 怀春夏秋冬鸿鹄志;
江畔物华天宝 展红脉 育东南西北经纬才。
(撰联:曾耕作)
解读:
上联:“东土”点明了东江中学所处的地域,“人杰地灵”表示此地人才辈出,山川有灵秀之气。“拂廉风”强调学校注重廉洁风气的培养,让师生在清正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怀春夏秋冬鸿鹄志”则是说学生们要胸怀远大志向,无论四季如何更替,都能坚守自己的理想,像鸿鹄一样志向高远,努力追求卓越。
下联:“江畔”再次强调学校的地理位置,在江水之畔。“物华天宝”说明这里物产丰富,有很多宝贵的资源,也暗示学校拥有优秀的师资和教学条件等。“展红脉”寓意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育东南西北经纬才”表示学校致力于培养来自各地的优秀人才,让他们具备经天纬地的才能,能够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意蕴深妙,实属佳作。
文思奔耒水 栉风沐雨 十年磨剑今朝试;
胸次藏丘壑 走笔腾蛟 一卷铺笺万里宽。
(撰联:王美谷)
解读:
上联:"文思奔耒水"以灵动的自然意象起笔,将文学创作的灵感比作奔涌不息的耒水,既赋予文思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又暗喻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深厚绵长。"栉风沐雨"四字勾勒出莘莘学子十年寒窗的奋斗图景,生动展现出他们在求学路上无惧风雨、砥砺前行的坚韧姿态。"十年磨剑今朝试"以铿锵之语收束,将漫长岁月的积累沉淀,凝聚为今朝考场亮剑的自信与豪迈,传递出厚积薄发的昂扬气势。
下联:"胸次藏丘壑"以山川气象喻学识胸襟,彰显考生胸中万千丘壑的深厚底蕴与广阔视野,暗含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气度。"走笔腾蛟"生动描绘出考场挥毫的精彩瞬间,笔尖游走如龙蛇飞动,笔下文字似蛟龙腾空,尽显文采飞扬的创作激情。"一卷铺笺万里宽"以小见大,将单薄的纸笺化作承载天地的广阔舞台,寓意考生能在方寸之间纵横驰骋,以笔墨勾勒出气象万千的精神世界,寄托对学子落笔成锦绣的美好期许。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