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专栏 > 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 惠民生 > 扶贫脱贫 > 扶贫成效
耒阳市产业扶贫结硕果
2017年,耒阳市紧紧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这一目标,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聚焦精准扶贫,突出产业培育,通过科学谋划、汇聚优势、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实现了产业发展、精准脱贫和集体增收的共赢局面。
一、主要成效
(一)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明显。2017年全市共发展水稻、蔬菜、黄花菜、油菜、烤烟、红薯、油茶、生猪等9扶贫产业,共带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6270户47300人参与产业发展。全市共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高档优质稻15930亩、油菜27924亩、蔬菜7938亩、油茶1716亩、烤烟4650亩、高淀粉红薯15105亩、黄花菜4260亩及生猪养殖7299头、家禽230028羽。34个省级贫困村基本实现一村一产业,一村一基地,如:亮源乡亮源桥村发展为养殖基地、楠竹加工基地;马水镇燕中村发展为烤烟基地、高档优质晚稻基地。亮源乡亮源桥村,马水镇燕中村、陆新村、乐田村,余庆水口村、长坪村等20个省级贫困村村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另外,油茶造林带动贫困户就业495人,总用工16531个,发放工资130.88万元,人均增收2644元。
(二)产业重点项目持续提质增效。2017年度共实施了154个产业扶贫项目(含2016年续建项目),共投入19884.1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848.5万元,农民自筹15735万元,银行信贷及其它资金3211万元,共扶持11158人。其中,光伏项目在34省级贫困村各建设1个村级光伏电站,规模总计约3330千瓦,总投入2331万元,受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15户,583人,每户年均收益可达到15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4.7万元;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绿海粮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总投资17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00万元(其中省安排到贫困户资金200万元;市配套支持扶贫经济组织200万元),农商行借贷1500万元(分贷统还,市财政全额贴息),建设2条扶贫河粉生产线,年加工米粉系列产品7400吨,带动100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其中,公司安排100名贫困人口上班,每人每月收入2000元;河粉生产线帮扶1000人,每年人均分红2220元。
(三)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广泛。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度,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市今年共有1059个新型经营主体共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6194人参与产业发展及就业,占全市建档立卡总贫困人口的71.5%,其中有28个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帮扶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1137人。全市共有43个种养合作社对接34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覆盖率达100%。其中,导子沙明村在本村培育出耒阳市沙明高峰黄牛养殖合作社、耒阳市沙明三岭黄牛养殖合作社、耒阳市沙明高峰茶叶种植合作社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市级龙头企业16个对接帮扶28个贫困村发展产业,市龙头企业在贫困村覆盖率为82.4%。
(四)村级电商破解销售难题。今年我市新建村级电商服务站共111个,分别为:耒阳市商粮局委托飞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建24个、耒阳市福源乡村物流有限公司48个、耒阳市淘实惠33个、耒阳我连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6个。全年帮助贫困村网销农产品2080万元。其中:帮助省级认定贫困户网销农产品 1050万元,非贫困户1030万元。全年农产品上行交易额为7000万元,工业品下乡交易额为2.8亿元。
(五)旅游扶贫示范带动增收。淝田镇集凤村(原白米山村)作为我市旅游扶贫示范点,该村成立了农村经济开发专业合作社,计划投资3000万元。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428人,其中合作社全年共聘用贫困户88户265人,长期聘用合同工贫困户38户48人,有42户185人利用土地入股分红。同时对有一定的种植养殖技能农户进行分项且入股形式进行合作。合作社目前已投入资金1500万整理荒山旱地约500亩,并且已经种植经济水果十几种产品,数量达到5000余株。高标准硬化路面5公里,各项排水、浇灌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人工建设小型水库面积100亩,鱼苗养殖场20亩。公司营业办公楼、休闲住宅区已建设完成,面积达到13000多平方,游客可以农家用餐,采摘、垂钓、观光,每年可给贫困户每人增收2000余元。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一是强化领导,改革机构。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市长曾三成为召集人,享受副处级三项待遇干部张国兴为部长的产业(金融)扶贫工作部,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农业局抽调一名副局长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农业局抽调5人,林业、畜牧各抽调1名业务骨干脱产集中办公,其他成员单位明确一名业务对口股室工作人员负责产业(金融)扶贫工作。二是制定方案,出台政策。产业(金融)扶贫工作部先后制定并出台了《耒阳市2016-2020年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7年耒阳市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耒阳市2017年温氏禽畜合作养殖直接帮扶项目实施方案》、《耒阳市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耒阳市金融产业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耒阳市金融扶贫小额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耒阳市贫困村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同时各成员单位针对本单位业务分别制定了《2017年—2020年产业扶贫规划》和《2017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三是科学遴选,优化模式。我工作部通过调研,遴选出油茶种植、油菜种植、优质稻种植、茶叶种植及加工、生猪养殖、肉鸡养殖、绿海大米加工、神龙国油油茶加工、红薯粉皮加工等9大特色主导产业,在实施过程中实行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的“四跟四走”新路径,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分合作三种帮扶模式。积极与绿海粮油、温氏集团、新五丰、江头贡茶等农业龙头企业对接,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两大产业。
(二)建立台帐,动态管理。我市对参与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油菜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帮扶、油茶造林用工、村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农业技术培训、村级集体产业及经济收入、村级光伏电站受益无劳动力贫困户、生态林补尝、异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等进行了摸底,同时建立了台账,我工作部及时掌握产业发展情况,对台帐进行台态管理,如: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林补尝台账,对全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生态林补助共8314户,共发放补偿金80.75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油菜种植进行摸底,九月份对全市贫困户免费发放油菜种子44036包。
(三) 开展宣传,推介典型。今年3月份,我工作部按照扶贫办《关于开展湖南电商扶贫进社区活动的通知》组织谭鸣红薯产业合作社、耒兴薯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水木芙蓉茶业有限公司、耒阳市金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耒阳市鹏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耒阳市盛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新食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荣创黄花菜种植合作社、长坪焱焱种养合作社等10家公司及合作社到长沙开展电商扶贫进社区展销活动,共开设展位10个,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将我市贫困地区的优质农特产品推介给广大的城市消费者;9月份淘实惠开展了电商扶贫专项扶贫活动,大力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我市全年向各级单位上报产业扶贫典型及经验推介稿件13篇,向各级新闻媒体、杂志发表产业扶贫典型及经验推介新闻报道22篇。其中,向省扶贫办报送典型推介10篇,向衡阳市扶贫办送报典型3篇,向《湖南精准扶贫》栏目供稿8篇,在《湖南农业杂志》发表5篇,衡阳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个。
(四)加强培训,示范促动。全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层层开展农业技术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21509人(次),实现一户至少有一人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电商全年培训达2676人(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对贫困户开展茶艺培训538人(次);农业局对贫困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353人(次)。农业局遴选焱焱种养合作社、绿海粮油、新五丰公司、蔡伦科技园等13个龙头企业创建产业扶贫示范点,联点人员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办点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推进了我市产业扶贫进程,更好的总结了产业扶贫模式和经验。
(五)加大投入,金融支持。今年全市投入各类产业扶贫资金103265.4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289.96万元,信贷投入15734万元,自筹84241.5万元。金融扶贫部门完成了全市30个乡镇、344个村、24767户建档立卡户中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授信户数23634户,授信金额3.68亿元,现全市已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027笔,金额96423.42万元,其中对11家企业发放“分贷统还”7767万元,覆盖贫困户1554户。根据乡镇人民政府筛选推荐,经市金融扶贫工作部及银行考察同意,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将绿海粮油、金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44个企业纳入《耒阳市金融扶贫项目库》,企业入库后,按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帮扶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银行按扶贫政策给予扶贫贷款支持,财政按规定办理贷款贴息手续。
(六)加大督查,及时调度。我市今年多次定期及不定期对全市34个省级重点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及产业项目实施进度进行了督查,全面了解村集体经济产业及规模,产业项目实施进度,集体经济收入已到账情况及到年底完成收入情况,市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其中,7月份对34个省级贫困村下发了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书记督办函,8月份对3个还没有落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召开推进会,并签发了会议纪要。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